時間:1979.11.29-12.9
地點:臺北春之藝廊
陳澄波因二二八事件罹難,此後他的名字成為禁忌,他的畫作因此被深藏在住家的閣樓裡,每年才會拿出來整理一次,直到他逝世三十二年後的1979年,在遺孀張捷及家屬與雄獅美術的合作下,才首次於春之藝廊公開舉行遺作展,由家屬負責選件和籌措展覽經費,雄獅美術負責文宣、媒體聯絡、貴賓邀請與畫冊印製,張義雄協助整理展出畫作,楊三郎、李梅樹及家屬布置展場,共計展出油畫、膠彩、淡彩、素描等八十餘件作品和相關史料等,包括謝東閔副總統、政務委員蔡培火、交通部長林金生、立法委員許世賢、嘉義縣長涂德錡、藝術家曹秋圃、王逸雲、楊三郎、李石樵、陳進、李梅樹、林玉山、洪瑞麟、袁樞真、陳景容等人,均有到場參觀。展出十分成功,觀眾絡繹不絕,約有四萬人入場參觀。唯當時臺灣尚在戒嚴時期,報章雜誌報導展覽消息,但對於陳澄波的死因卻隻字未提。
(一)展場
(二)作品清冊
(三)文宣
請柬
(四)觀展貴賓留影
‧1979.11.30謝東閔副總統蒞臨參觀
‧行政院政務委員蔡培火蒞臨參觀
‧其他觀展貴賓
(五)媒體報導
1.〈陳澄波遺作即展出〉,《中國時報》,第9版,1979.11.25,臺北:中國時報社
2. 鄭木金,〈陳澄波遺作長留愛國情〉,《青年戰士報》,1979.11.29,臺北市:青年戰士報社
3. 胡再華,〈陳澄波率真畫如人 倡美運認真影響深〉,《中國時報》第9版,1979.11.28,臺北:.中國時報社
4.〈陳澄波遺作展 三件作品昨遭破壞〉,《中國時報》,第9版,1979.11.29,臺北:中國時報社
5.〈畫面污漬‧疑系「霉斑」 陳澄波作品日內可復原〉,《中國時報》,第9版,1979.11.30,臺北:中國時報社
6.〈謝副總統參觀陳澄波遺作展 稱讚他是位了不起的畫家〉,《青年戰士報》,1979.12.1,臺北:青年戰士報社
7.〈睹良人遺畫悲喜交織 陳老太太心願已達成 陳澄波個展觀眾絡繹不絕〉,《臺灣時報》,1979.12.4,高雄:臺灣時報社
8. 1979年12月《雄獅美術》第106期特闢「陳澄波專輯」,封面畫作為[人體],內有謝里法〈學院中的素人畫家──陳澄波〉、林玉山〈與陳澄波先生交遊之回憶〉等文章。
9.〈團聚──記陳澄波遺作展〉,《雄獅美術》,第107期,頁96-97,1980.1,臺北:雄獅美術月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