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文章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 線上商店
  • Toggle website search
  • 文章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 線上商店
  • Toggle website search

【走揣.咱的所在】畫中引路人:來自陳澄波的邀請

  • 2024-12-20
  • 展覽活動

本次展出陳澄波的畫作八幅,不僅回應了展覽主題,也幾乎涵蓋了他在臺灣的足跡。

包含最早的一幅油畫〈北回歸線地標〉、生命最後的創作〈玉山積雪〉,還有六件他在1930年代遊歷臺灣各地的作品。

有山,有海,有平原,有天空。有像〈展望諸羅城〉一樣登高望遠,試圖營造全景構圖的效果,也有像〈玉山積雪〉那樣仰望遠方,將目光集中於天邊的山頭。

更多的,是在畫面裡安插小小的點景人物,彷彿是在邀請觀眾投身畫中,跟著這些「引路人」瀏覽眼前美景。

在風景畫中添上幾個小人,是陳澄波經常使用的手法。雖然不怎麼稀奇,但當我們隨著展覽的介紹,得知作用於臺灣的「自然力」之後,那麼這些人物就不只是在引領觀者優遊畫境,更是與我們一同感受自然為島嶼留下的痕跡。

可能是像〈濤聲〉般氣勢萬鈞,也可能像〈山居〉那樣靜謐深邃;可能是像〈農家〉一樣熟悉親近,也可能像〈雲海〉或〈東臺灣臨海道路〉那般觸動人心。

陳澄波,〈濤聲〉,1939,畫布油彩,91×116.5公分,私人收藏。
陳澄波,〈山居〉,1930年代,畫布油彩,72×60公分,東京藝術大學藏。

無論如何,這都是陳澄波給每位觀畫者發出的邀請,你可以選擇任何一名小人作為你的嚮導。但藉由這次難得的展出機會,小編建議你不妨多留點時間,跟隨每一位小小引路人,踏過臺灣這塊土地最令人動容的風景。

展覽將陳澄波比喻為博物學家,踏訪各地、不斷觀察與紀錄。而畫中的人物就像是19世紀浪漫主義代表作〈霧海上的旅人〉當中,那名凝望山間雲霧的男子背影,好比是觀眾得以投射自身的對象。只不過陳澄波筆下的人更加渺小,凸顯出了自然的浩瀚與崇高。

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霧海上的旅人(Wanderer above the Sea of Fog )〉,約1818,漢堡美術館藏。圖片來源:wikipedia

當你遍覽完這些畫作後,也許你我會更貼近陳澄波創作當下的心情。他不見得知道北回歸線、黑潮、西南季風的成因與對地理環境造成的影響,可是他確實感受到這些無形力量交織下形塑出的臺灣風光,是值得入畫、值得向大家介紹的。

現在你也收到他的邀請,準備好來看展了嗎?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

線上展廳|https://vr.ntm.gov.tw/ntmxccp130/

實體展覽展期|2024年12月3日至2025年5月11日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一樓 第4、5、6展示區(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精選文章

  • 【寫生的故事】陳澄波的學生們
  • 【寫生的故事】成為畫家之前
  • 【寫生的故事】陳家的空間記憶
  • 【寫生的故事】開箱!陳澄波的畫具
  • 【寫生的故事】陳澄波的最後一天穿什麼?
  • 【寫生的故事】門牌、名片、返鄉與再出發

附件: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延平北路一段47號5樓之三
E-mail:[email protected]
電話: 02-25560109

Add:5F-3, No. 47, Sec.1, Yanping N. Rd., Datong Dist., Taipei City 103, Taiwan
E-mail:[email protected]
TEL : 02-25560109

版權所有 © 2022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