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場的最後,掛了張義雄與歐陽文二人的畫作,為展覽畫下句點。
他們是誰呢?

(右)歐陽文,〈從黑暗到光明〉,2004,歐陽煇美藏。(圖片來源:小編自攝。)
張義雄與歐陽文皆是嘉義人,前者雖出身世家大族,但習畫之路卻不順遂;後者則畢業自早稻田大學,戰後因二二八事件入獄,囚禁於綠島多年。
而他們,都是陳澄波的「學生」。
1924年,陳澄波考取東京美術學校,開始追逐他的藝術家之夢。暑假返臺期間也不忘四處寫生的他,在街上揮舞畫筆的身影,深深烙印在年僅11歲的張義雄心中。在那之後,張義雄確實曾跟隨陳澄波習畫,儘管時間不長,卻無疑是影響甚深的藝術啟蒙。
1943年,歐陽文自日本學成歸鄉,而此時的陳澄波已是擁有多次展覽入選經驗、並創立臺陽美術協會的大畫家。主修文學的歐陽文對繪畫也有極高的興趣,頗負盛名的同鄉前輩陳澄波便成了他在藝術方面的指導者。
從上述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學生」並不一定是在正規學院內的受教者。由於陳澄波喜愛到處遊歷作畫,且對藝術教育充滿熱忱,因此往往是透過私下指導的方式,與抱有美術夢的青年們結下師生情緣。
類似的案例,其實還有一位名叫磯部正男的日本人。
他在月眉潭(今嘉義新港)任教期間結識了陳澄波,進而獲得繪畫方面的提攜。在戰火激烈、社會動盪的時代下,師生二人一同寫生的時光是磯部正男最珍貴的回憶。
磯部入伍前夕,陳澄波鼓勵他描繪月眉潭的風景作為紀念,這幅畫在日後入選了第六回府展,陳澄波還特地寫了明信片向正在軍中的磯部正男報喜。

圖片來源:《第六回府展圖錄》。
無奈的是,歷史的悲劇硬生生地切斷了這段師生情誼。
戰後返回家鄉的磯部正男與陳澄波失去聯繫,直到半世紀後,他才在報紙上得知恩師遭國民黨殺害的消息。「戰爭結束後,他被中國來的軍隊槍殺,由於他是位十分有正義感的親日派,而成為臺灣二二八事件的犧牲者。他的死去令人惋惜。」
事實上,陳澄波的死帶給他的後輩們不少創傷。
如前面提到的歐陽文在獲知陳澄波被抓後便逃入山中,「一看到參議員們被抓住,我就知道要趕快逃走,國民黨都是在騙人的」,然而最終仍是被捕入獄,慘遭不人道的對待。

另如劉新祿因目睹陳澄波被殺而深受打擊,封筆多年不願作畫。戰後曾短暫師承陳澄波的詹德發,因在靈前祭拜老師而當場被羈押,險遭槍斃,後遷居高雄並改名為「浮雲」。同樣為二二八目擊者的郭東榮,於1994年畫下〈陳澄波的最後〉,哀悼暴政下的亡魂。其他還有如許武勇、蘇振明,描繪血染嘉義車站前的景象,同樣令人想到國民黨公開行刑的殘忍與野蠻。

針對這件作品,郭東榮曾自言「這幅畫就是我身為嘉義畫家必須要完成的『陳澄波的最後見證』,即使有人阻止我或罵我,我也要畫出來。」(出自黃美賢主編,《228紀念美展‧2017嘉義二二八事件70周年專輯》,嘉義:嘉義市政府文化局,2017,頁56)
時至今日,陳澄波的生命故事終於為大眾所看見,上述的畫家們也都挺過黑暗的時代,將前輩的精神傳承下去。
他們的遭遇充滿血淚,卻是留給後世最珍貴的資產。因為這些生命經驗,都被刻劃在他們的作品裡,成為歷史的見證與無聲的告誡。
寫生的故事:張捷、陳澄波與其時代風景特展
展期|2025年4月29日至2026年3月1日
地點|臺史博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2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精選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