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文章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 線上商店
  • Toggle website search
  • 文章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 線上商店
  • Toggle website search

【寫生的故事】門牌、名片、返鄉與再出發

  • 2025-06-20
  • 展覽活動

這次展場中有一塊低調卻相當厚實的木製門牌,上面有墨筆書寫的戶名「陳澄波」。

這塊門牌對波哥來說或許有些隱而未見的意涵。

「咱的家庭」展區。(圖片來源:小編自攝。)
陳澄波家門牌。(圖片來源:小編自攝。)

1920年在祖母寶珠阿嬤分配家產後,波哥一家人並未立即從家族中獨立出來,仍與親戚和寶珠阿嬤同住老宅,戶籍也還掛在親戚名下。從這次的展件中也可見波哥早年寄回家裡的明信片上,有時會多加註親戚的戶名。

1932年上海發生一二八事變,妻子張捷帶著孩子先回到臺灣,陳澄波相繼在1933年回臺定居,住所就在現址為嘉義市蘭井街上的陳澄波故居,這也是當初他所分到的家產。雖然從目前的資料來看,仍無法得知門牌出現的時間,不過可以依循一些線索,小小描繪當時的情境:陳澄波從上海回臺的那年,寶珠阿嬤便在數月內過世。阿嬤是親手養育他長大,也是撐起整個家族的大長輩。面對至親的離去,可以想見當時匆忙回臺的一家人,勢必歷經一番內外的整頓,生活才逐漸安定下來。在波折的歲月中前行,他終要自立門戶、重新出發,或許也是到了這個時候,他內心的那塊門牌才真正掛上。

陳澄波,〈我的家庭〉,1931,畫布油彩,91×116.5cm。(圖片來源: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展場中還可以看到兩張陳澄波的名片,一張是他從上海返臺後新印製的,內容簡潔,僅列出三項資訊:「陳澄波」、「臺陽美術協會會員」、「嘉義市西門町」,彷彿是一種回到家鄉的宣告。隔年,即與畫家友人共同創立名片中所寫的臺陽美術協會,顯現他對本土畫會的重視與投入;而另一張名片,則多了「嘉義市參議員」與「臺灣省學產保管委員會委員」兩個公職頭銜,這是他1946年當選參議員後重新製作的名片,也是他人生中最後一張名片。

[左] 名片(五)1934之後 (輸出品)
名片文字:臺陽美術協會會員/陳 澄 波/嘉義市西門町
[右] 名片(四) 1946
名片文字:嘉義市參議員/臺陽美術協會會員/臺灣省學產保管委員會委員/
陳 澄  波/嘉義市

這些物件真實反映了波哥返鄉後身分轉變的歷程、對人生階段的自我檢視,同時也是一家人重新落腳故土的重要節點。更深一層來看,物件的細節同時也透露著時代背景下,個人如何在社會與家庭間重新尋找定錨點。如門牌上的戶名,是一位藝術家帶著家人在地方上的再出發;名片上的頭銜,則乘載他在美術、教育與政治三個領域中渴望實踐的理想。

所有微小的線索逐步凝聚、勾勒出動盪年代中,人們在身份定位與價值選擇中的移動軌跡。


寫生的故事:張捷、陳澄波與其時代風景特展

展期|2025年4月29日至2026年3月1日

地點|臺史博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2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精選文章

  • 【寫生的故事】陳澄波的學生們
  • 【寫生的故事】成為畫家之前
  • 【寫生的故事】陳家的空間記憶
  • 【寫生的故事】開箱!陳澄波的畫具
  • 【寫生的故事】陳澄波的最後一天穿什麼?
  • 【寫生的故事】門牌、名片、返鄉與再出發

附件: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延平北路一段47號5樓之三
E-mail:[email protected]
電話: 02-25560109

Add:5F-3, No. 47, Sec.1, Yanping N. Rd., Datong Dist., Taipei City 103, Taiwan
E-mail:[email protected]
TEL : 02-25560109

版權所有 © 2022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