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澄波遭槍殺時,身上穿著5件衣服,包含西裝外套、2件長袖內襯衣、1件長袖襯衫、1件毛衣背心。若從氣溫來看,3月11日陳澄波穿著這套衣服出門,可說是體面且保暖,到了3月25日氣溫已回暖,恐怕已顯悶熱。」
這是本次展覽當中,受難衣物前的說明文字,不只敘述了陳澄波在生命最後一天的穿著,還透露了一件事——陳澄波被監禁了兩週之久,且沒有換洗衣著的機會。
3月25日,陳澄波穿著同樣一套服裝被押送到嘉義車站前,兩聲巨響後,結束生命。
陳澄波當時身穿的衣物,在妻子張捷仔細地保存下,跨越了超過半個世紀,如今展示在我們面前。
除了西裝外套之外,當年遺留下的四件上衣,本次特展共展出兩件,分別是一件長袖內襯衣與一件毛衣背心。泛黃的襯衣清晰可見兩處破損,是子彈穿過留下的痕跡。左下衣襬的補丁,暗示這件衣服應是穿了多次,並藉由修補延續使用壽命,展現惜物愛物的精神。

那麼,這件衣服究竟被穿了多久呢?這個問題在今日大概很難回答,不過我們可以從一些線索做出一點想像。
從外觀來看,這是一件長袖、無領的襯衣,鈕扣共四顆,衣襬採圓弧剪裁且前短後長。透過網路搜尋,不難看到還有相近的物件留存,顯示陳澄波的襯衣是依循特定版型與設計製作,在當時也許是很普及的款式,不排除是成衣的可能。

圖片來源:https://auctions.yahoo.co.jp/jp/auction/l1160577789
另一件受難時所穿的襯衫則又透露了更多的訊息。領口處的一枚標籤,上頭以英文寫著「MADE BY MATUDA」,藉此得知是由名為「松田」(まつだ)的店家所作。有趣的是,標籤上還有漢字寫的「重爆」二字,以及一塊黃色的飛機圖案,令人聯想到二戰時期的重爆機。


重爆機是在二戰期間被廣泛運用的軍事機種,得以裝載大量的炸彈,並具有長途飛行的能力。日本早在1920年代便開始自造重爆機,然而從標籤上的飛機圖案輪廓判斷,應是進入二戰後使用的機型,如九七式重爆機或四式重爆機等。意即,陳澄波的這件襯衫,購入的年代應當不會早於1937年。
倘若補丁的襯衣與有領的襯衫購入的時間相近,那麼自中日戰爭爆發到二二八事件,至多也有十年的歲月,是陪伴陳澄波走過烽火與煙硝的衣物。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歷經戰火的衣服,到了戰後又被兩顆子彈留下無法洗去的印記。那兩枚彈孔像是一雙眼睛,看見了國民黨的冷血與殘暴。
寫生的故事:張捷、陳澄波與其時代風景特展
展期|2025年4月29日至2026年3月1日
地點|臺史博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2特展室(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精選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