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文章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 線上商店
  • Toggle website search
  • 文章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 線上商店
  • Toggle website search

【潔妮談談畫】 07陳澄波的風景畫及其所藏的風景畫作明信片(一)

  • 2021-03-20
  • 專欄文章, 潔妮談談畫

陳澄波除了是名藝術家外,也是名美術明信片與美術圖片的收藏家,這些收藏讓我們得以一探其藝術視野,也讓我們想問:創作是如何受益於這批收藏呢?我們試著以風景畫為範圍,做一些收藏與作品二者的並列比較,或許可以看到一些顯著的影響。

1 鳥瞰+環抱的構圖

陳澄波收藏出現了奥瀬英三的《庭》((1925第六回帝展,圖1),畫面二旁有大樹群 ,這是近景,畫面中間「舞台」位置則是遠景,以微微鳥瞰的角度所描繪的中央山路,再遠處就是天空與模糊山影,以「鳥瞰+環抱」的構圖佈置出遠近多層次的感覺。在台灣的同年代洋畫家裏,像陳澄波如此熱衷於採行此構圖、並形成一批鉅作群的並不多,陳澄波類似於《庭》的構圖之作品可見於《展望諸羅城》(圖2)與《八卦山遠眺》(圖3)。
 

圖1:奥瀬英三,庭,1925,第六回帝展作品繪葉書,陳澄波收藏
圖 2:陳澄波,展望諸羅城,1934,畫布油彩, 73×91cm,嘉義市立美術館典藏
圖3:陳澄波,八卦山遠眺,1934 ,畫布油彩, 45.5×53cm,私人收藏

2 環抱著一片海/湖景的構圖

收藏中出現的黑田重太郎的《松浦瀉風景》( 1928  第十五回二科美術展覽會 ,圖4)以及小澤秋成的《觀測所處港口遠望》(台灣高雄市役所發行,圖5)則是前述構圖1的小變形:同樣持鳥瞰角度,被環抱的「舞台」位置則是一片海/湖景。我們發現陳澄波風景畫《五里湖》(圖6)即採如此構圖。

圖4:黑田重太郎,松浦瀉風景,1928,第十五回二科美術展覽會繪葉書,陳澄波收藏
圖5:小澤秋成,觀測所處港口遠望,台灣高雄市役所發行,陳澄波收藏
圖6:陳澄波,五里湖,1931,畫布油彩, 91×116.5cm,北京中國美術館典藏

如果將「舞台」位置—-海/湖景—-所佔比例予以放大,就會出現另一張收藏的明信片:德國藝術家Wolf Röhricht的《伯格湖 》(1926獨逸現代美術展覽會,圖7),這時「舞台邊邊簾幕」不再由大樹群所扮演,而是由湖邊的山形、道路與樹叢製造出環抱效果。這樣的構圖變形出現在更多陳澄波的作品中,比如《太湖別墅 》(圖8)、《淡水河邊》(圖9)、《淡水夕照》(圖10,有些小變形:只採單邊環抱)等等。其中《太湖別墅 》經常被拿來證明陳澄波受中國傳統山水畫中的「之字形」構圖的影響,但陳澄波下筆時,腦中浮現的參考對象究竟比較的是中國水墨畫(收藏裏的哪一幅呢 ?)還是《伯格湖 》之類的作品呢 ?清點他的收藏狀況讓過去的習慣性回答顯得有些武斷。

圖7 :Wolf Röhricht ,1886-1953 (德國),伯格湖,1926,獨逸現代美術展覽會繪葉書,陳澄波收藏
圖8 :陳澄波,太湖別墅,1929,畫布油彩, 91×116.5cm,私人收藏
圖9 :陳澄波,淡水河邊,1936,畫布油彩,90×116.5cm,私人收藏
圖10 :陳澄波,淡水夕照,約1935-1937,畫布油彩,91.5×116.5cm,私人收藏

3 湖/河水+岸邊稀疏配置的樹幹+較為平視的角度

陳澄波風景畫另一個經常出現的構圖是:湖/河水+岸邊稀疏配置的樹幹+較為平視的角度,收藏裏法國野獸派藝術家Maurice de Vlaminck的《河岸 The River Bank 》(圖11)也是採一樣的構圖。這張畫是Vlaminck的畫風從野獸派過渡到Cézanne(塞尚)影響的作品,陳澄波類似構圖有《不忍池》(圖12)、《西湖春色( 二)》(圖13)、《淡水風景》(圖14)等等。比較二人,陳澄波的水邊景色帶有一絲詩意,讓人聯想到法國École de Barbizon(巴比松畫派)的畫家Camille Corot(柯洛)的唯美畫風(圖15),陳澄波揉合了二者嗎?有可能,因為他也藏有幾張柯洛的作品明信片,見如(圖16)。

圖11 :Maurice de Vlaminck,河岸 The River Bank,陳澄波收藏的美術圖片
圖12:陳澄波,不忍池,1934 ,畫布油彩 ,97×130cm,圖片提供/雄獅美術
圖13 :陳澄波,西湖春色(二),約1934 ,畫布油彩,91×116.5cm,私人收藏
圖 14:陳澄波,淡水風景(三),年代不詳 ,畫布油彩,35.7×42.6cm,私人收藏
圖15 :Camille Corot(柯洛),蒙特橋 Le pont de Mantes,868-70,畫布油彩,38 × 55cm,巴黎羅浮宮收藏
圖16 :柯洛,放牧,陳澄波收藏之明信片

因圖片已過多,本週先列舉三點,下篇還有三點要談,這六個構圖特色取自陳澄波作品與收藏的交集,至於顯示此交集的意義,我們下篇會一併說明。


本專欄作者蔡潔妮為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EHESS) 藝術社會學博士,這個系列文章的研究樣本來自陳澄波基金會策畫與出版的《陳澄波全集》第七至九卷。

附件: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延平北路一段47號5樓之三
E-mail:[email protected]
電話: 02-25560109

Add:5F-3, No. 47, Sec.1, Yanping N. Rd., Datong Dist., Taipei City 103, Taiwan
E-mail:[email protected]
TEL : 02-25560109

版權所有 © 2022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