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臺灣美術展覽會
時間:1929.11.16-25
地點:臺北樺山小學校
1929年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研究科畢業後,陳澄波至上海發展,除擔任藝苑繪畫研究所指導員外,更獲聘為新華藝術大學(後改名為「新華藝術專科學校」) 西畫系教授。他以〈晚秋〉、〈普陀山の前寺〉(現名〈普陀山前寺〉)、〈西湖斷橋ノ殘雪〉(現名〈清流〉)入選第三回臺灣美術展覽會。
陳澄波因第二回臺展〈龍山寺〉榮獲特選,而於此回臺展有無鑑查(即免審查)展出之資格,因此所展出的三件作品均是無鑑查。其中〈晚秋〉又榮獲第三回臺展特選,然〈晚秋〉和〈普陀山の前寺〉目前均已佚失,僅存黑白圖像。〈西湖斷橋ノ殘雪〉在1929年4月時就以〈清流〉之名參展中華民國教育部於上海舉辦的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會,更是陳澄波遺書中交代要傳家保存之作品,也是三件參展作品中唯一現存的作品。
相關資料
‧圖錄
‧照片
‧明信片
‧評論一
若夫無鑑查之陳澄波君〈晚秋〉,君數年來恒流連於蘇杭一帶,現擔任上海美術大學教授,故其圖面,自然幾分中國化,將來能如郎(世)寧,以洋畫法,寫中國畫,則其作品,必傳於永久。
‧評論二
西洋畫本島人新進者輩出,設色年佳一年,如:任瑞堯之〈露臺〉、楊佐三郎之〈靜物〉、顏水龍之〈凭椅裸女〉、陳植棋之〈芭蕉畑〉、服部正夷之〈風景〉、陳澄波之〈晚秋〉,多以設色制勝。蓋油畫一望□□,欲得清楚可人,非老手□□也。
‧評論三
陳澄波氏之〈西湖斷橋殘雪〉,亦帶有幾分東洋畫風,但陳澄波氏之所謂力作者,特選〈晚秋〉,惜乎南面之家屋過大,壓迫主觀點視線,而右方之草木,實欠□大。此種論法,對於名畫,或失於刻薄苛求。
‧評論四
等待已久的臺展開放參觀的第一天,受惠於週末的秋高氣爽,到下午四點為止,已記錄有一千五百名的入場者。已被訂購的作品,除了鹽月氏的〈祭火〉,還有陳澄波氏的〈晩秋〉等,有八件之多。另外,販售中的臺展明信片,價格約二十圓。(翻譯/李淑珠)
‧評論五
陳澄波的〈晩秋〉,此類題材是對色彩配置有興趣的畫家執筆創作的直接動機,但作者似乎只陶醉在色彩之中,根本忽略了物象本身。不論是右邊的紅屋頂,還是其他房舍,這幅畫上描繪的屋舍,沒有一間有令人滿意的確切描寫,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在陰影和向陽處的表現上,顏料的部分本來應該有所區別,若明暗不分,整個畫面塗滿蠕動的顏料,是絕對沒辦法勾勒出傑出作品的。疑似被枯草覆蓋的右邊的坡道或像是菜園的前面的綠色色塊或上方的樹葉,這些看到的都只是顏料的塗抹,無法辨識出描寫的是什麼。色彩方面的確搭配地非常優雅美麗,但光靠顏色或色調是絕對無法構成一幅畫的。若談到陳氏之作,反而是其他兩件作品,尤其是〈普陀山前寺〉更為出色。(翻譯/李淑珠)
‧評論六
西洋畫方面,高均鑑的〈朝之臺南運河〉、大橋洵的〈森林道路〉、李澤藩的〈初秋的城隍廟〉、石川欽一郎的〈新竹郊外〉、李梅樹的〈臺北病院之庭〉(這幅畫是李氏在病院看護因急病入院的兩位家人時,描寫病院庭院之作)、陳澄波的〈晩秋〉、廖繼春的〈市場〉、服部正夷的〈風景〉、鹽月桃甫的〈祭火〉、顏水龍的〈斜靠椅背的裸女〉、楊佐三郎的〈靜物〉、千田正弘的〈賣春婦〉、陳植棋的〈芭蕉園〉、任瑞堯的〈陽臺〉等等,皆有出色的表現,頗受好評。
其中尤以服部氏的〈風景〉,以散發一股文雅格調的理性繪畫之姿、千田氏的〈賣春婦〉以最近在東都畫壇逐漸抬頭的普羅藝術之姿、此外,審查員鹽月氏的〈祭火〉以敦促人思考的作品之姿,深受觀眾的青睞,而陳澄波的特選〈晩秋〉則是會場中最出色的一幅。(翻譯/李淑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