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文章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 線上商店
  • Toggle website search
  • 文章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 線上商店
  • Toggle website search

【文章】岡

  • 2016-11-13
  • 文章

岡

 

畫面右邊,擷取一個略呈凸狀的小丘陵。左邊,在丘陵前方配置農村,夾在兩者之間的田埂,彎彎曲曲,十分有趣。這些景物的背景,也就是這張畫的主題,淡中校舍,則放在畫面的最後面。然後藉由前景的水田田埂的曲線,帶動整張畫面。另外,前景和中景之間,安排一條傾斜的道路,以示區別。前景也因道路的色彩,顯得更加的亮麗。
接下來安排二、三個點景人物,並在田埂各處,點上幾隻白鷺。整個構圖的中心,在此。這就是我努力的結晶。

~陳澄波,《臺灣新民報》,1936.10.19。

〈岡〉 1936 畫布油彩 91×116.5cm 私人收藏

 

風貌奇異的一座高塔坐鎮於遠方,塔下是順著山坡鋪展的大片農田,蓊鬱的綠意流淌於各個角落。田埂、道路、樹冠的橫向線條如五線譜一般躍動起伏,田間的白鷺鷥與電線桿也應和著旋律,在水平構圖裡蹦跳著趣味變奏。像是個大指揮家,陳澄波輕快地在畫布上舞動著手中彩筆,將小山崗上的田園風光,譜寫為一首美麗而歡快的交響曲。

 

1.淡水中學校

山崗上的淡水中學校現稱淡江高中,是北臺灣第一所提供臺籍學生就讀的中學。該校由著名傳教士馬偕的兒子階叡廉創辦於1914年,教會背景使該校的辦學顯得與眾不同,臺灣的第一支橄欖球隊與合唱團,皆誕生於淡中的校園裡。

上圖:蘇文魁先生提供
下圖:引用自「北投虹燁工作室」https://goo.gl/4GTTLJ

 

2.八角塔

加拿大籍傳教士羅虔益設計的八角塔,以西式的塔樓建築為概念,大膽融合了中式寶塔、三合院等文化要素。該建物落成於1925年,是淡水中學校募款新築的校舍,外貌奇偉的八角塔,後來也成為該校最具代表性的歷史圖騰。

引用自「台灣回憶探險團」http://www.twmemory.org/?p=3137

 

3.衛塔

衛塔在中世紀歐洲的城堡主要發揮防禦功能,後來則被援引到近代建築當中。擺在角落的衛塔,除了為建築輪廓增添起伏變化,也能襯托主建物的氣勢雄偉。在臺灣,落成於日本時代的一些巴洛克式建築,也能見到衛塔的設計。

日本時代的臺南州廳,可見到突出於角落的衛塔。
引用自「wikipedia」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Tainan_Chutei.jpg

 

4.電線桿

電線桿是陳澄波專注而著迷的一種創作題材。對日本時代的臺灣畫家而言,島嶼的風景正在現代化浪潮當中迅即改變,視覺上的衝擊也反映在他們的創作裡,鐵橋、道路等「摩登」景物,時常成為風景畫的母題或元素。

 

5.白鷺鷥與水田

田埂間的白鷺鷥,正以尖長的黑喙啄食田裡的蟲隻。白鷺鷥是一種喜好群棲的留鳥,廣泛出現在臺灣各地的農田裡面。各式各樣的本土文藝創作,也經常以白鷺鷥為題材,用以表現一種鄉土意象,或連結於作者的自然關懷。

 

6.樹

羽毛般綻開的樹葉,流動著煥然的生命力。在陳澄波以臺灣本土風景為題材的畫作裡,常能見到蔥蘢的草木。後期的畫作,更進一步將他領悟自水墨畫的擦筆技巧,融入樹景的描繪,藉以表現自然植被的繁茂與欣榮。

 

7.點景人物:戴笠挑擔者

頭戴斗笠、肩挑扁擔的勞動者,也是陳澄波時常安插在畫作裡的一種點景人物。一步一腳印、勤謹奉獻的勞苦大眾,奔忙於往昔臺灣的各個角落。他們的身影,也在這位擁有濃厚鄉土情懷的畫家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關資料:https://www.facebook.com/chengpofoundation/posts/981257981911097

 

8.道路

對照1945年的航照圖,橫過畫面這條兩側都有農田的道路,可能是今天的新生街。陳澄波的淡水畫作,時常描繪一條由近至遠的道路,用以引導視線,拉出透視距離,但這幅畫裡的道路意在截斷畫面,在構圖上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淡水古地圖,美軍航照影像,19450617
左上角的三合院形狀建物即八角樓,圖中央L型的道路則是今日的新生街。

附件: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延平北路一段47號5樓之三
E-mail:[email protected]
電話: 02-25560109

Add:5F-3, No. 47, Sec.1, Yanping N. Rd., Datong Dist., Taipei City 103, Taiwan
E-mail:[email protected]
TEL : 02-25560109

版權所有 © 2022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