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臺灣美術展覽會
時間:1936. 10.21-11.3
地點:臺灣教育會館
陳澄波在第十回臺展展前受訪時(參見評論三)就談到會以淡水風景參展,並提到他對淡水風景的理解與研究、參展作品〈岡〉的創作理念以及對臺展十周年的期許等,甚至還建議舉辦大型的美術祭,擴大慶祝臺展十周年,但無奈舉辦美術祭的建議終究還是沒有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11月3日,展覽的最後一天,官方表揚連續十年入選臺展者,陳澄波是其中之一(參見評論十),但根據史料紀錄,陳澄波在臺展展出期間即前往東京參觀新文展(註1),之後還至妙義山寫生(註2),並沒有留在臺灣接受表揚。
相關資料
‧圖錄
‧目錄
‧書信
謹啓:
時值初秋,天氣涼爽宜人,敬祝健康、幸福。
第十回臺灣美術展覽會的會期已近在眼前,想必台端正為此努力創作不懈吧?台端是大眾推崇的本島畫壇之權威。是以本會期盼台端今年也能提供精彩作品來參展。展覽會場如往年一樣,設於教育會館,但如您所知,因為場地狹隘小,所以連無鑑查(免審查)資格的各位,也將無法按照規定,展出三件作品,尚祈見諒。
另外,台端的大作,請附上參展順序。此致
陳澄波先生
昭和十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臺灣美術展覽會副會長 深川繁治敬上(翻譯/李淑珠)
‧評論一
△臺灣美術展覽會為資本島的關係作家切磋之機會,並為普及一般之藝術趣味起見,於昭和二年組織以來已閱九星霜,而且年年俱有長足之進步,洵可喜之現象。本年適屆第十回,擬於十月二十一日起在臺北教育會館開催云。
△惟試觀展覽會之審查委員概係內地人,尚無本島人(註4),此或因本島人之藝術家尚少所致,若以藝術之本質而論,應無內臺之分也,然顧過去有廖繼春、陳氏進、陳澄波諸氏在帝展屢入特選,在畫壇亦頗負盛名者,若採用之,為獎勵本島人對於藝術界之進出,亦屬有意義之舉也。
‧評論二
點綴臺灣畫壇秋天的臺展,作品搬入日第一天,亦即十四日早上九點開始在臺北市龍口町教育會館進行,九點前便已有人陸續抵達會場,到了下午六點,第一天的搬入件數為東洋畫三十一件、西洋畫二百五十五件,共計二百八十六件的好成績,其中東洋畫方面,辦理搬入的有呂鐵州、郭雪湖、林玉山等三人的無監(鑑)查出品;西洋畫方面,辦理搬入的則有立石鐵臣、李石樵、顏水龍、廖繼春、楊佐三郎、陳澄坡(波)等六人的無監(鑑)查出品。(翻譯/李淑珠)
‧評論三
陳澄波氏每年都拜訪淡水,今年也在此花了好幾個月寫生作畫,因此,對淡水風景,自然累積了不少的理解與研究。今年的參展作品,也預定是「淡水風景」。以下是陳氏針對描繪風景的注意事項,以淡水風景為例,全盤托出自己的經驗。這次的「淡水風景」,也是根據這些經驗製作的。據他表示,淡水風景,重點在許多因年代久遠而古味十足的建築物。又,這裡的風景,應該選擇雨後,或陰天的翌日,或濕度高的時候描寫。因為濕潤的屋頂與壁面所呈現的色澤、樹木的青綠等,使淡水風景更加美麗。諸如此類,談了許久。這些談話內容,等有機會再做詳細的介紹。下面要介紹的是,陳氏今年的臺展創作的辛苦談:
作畫前,第一個面臨的是,選擇畫材的問題。其次是,選擇畫材時的必備條件。
例如,一般來說,上色時,主色調喜用藍色的人,選擇藍色;主色調喜用紅色的人,選擇紅色。之後再加上明暗等問題。而介於其間的山川草木、人物、花鳥等構圖上的疏密,則按照個人喜好來做適當的安排。
因此,把場所本身特有的時代精神與地點特徵,仔細研究與品味之後,如果能發現符合以上的好條件,及有益於製作上的要素時,才開始動筆作畫。這就是我今年的臺展作品,為什麼還是取材於淡水這裡的理由。
畫面右邊,擷取一個略呈凸狀的小丘陵。左邊,在丘陵前方配置農村,夾在兩者之間的田埂,彎彎曲曲,十分有趣。這些景物的背景,也就是這張畫的主題,淡中校舍,則放在畫面的最後面。然後藉由前景的水田田埂的曲線,帶動整張畫面。另外,前景和中景之間,安排一條傾斜的道路,以示區別。前景也因道路的色彩,顯得更加的亮麗。
接下來安排二、三個點景人物,並在田埂各處,點上幾隻白鷺。整個構圖的中心,在此。這就是我努力的結晶。
另外,陳氏也針對臺灣畫壇和臺展,作了以下的談話:
轉眼間,臺展就快要十年了。一個團體能夠維持這麼久的,實在不多。雖然這是政府的業務,但也由於有關人士以及各方的大力支援,才能持續到今天。我們這些創作者,實在應該表示最大的感謝不可。
這也是我們創作者作為左手,全力抬著臺展這頂花轎一路走來的原因。想必當局也一定能夠體諒我們的立場與努力。
我想也唯有結合支持者與出品者兩邊的力量,健全明朗的臺展,才有可能實現。今年秋天我們就滿十歲了。如果還不讓我們自己走走看的話,這便是做父母的太過於親切了。如果由於過度的溺愛,使得健全明朗的勇者,無法從我們臺展這裡誕生的話,就實在太可惜了。不過,這個問題先擱一邊,今年是十週年展。如果不大肆慶祝滿十歲的話,就根本沒有意義。因為不才的我認為,臺展就是我們臺灣的美術殿堂。
因此,我堅決相信有必要製造某些值得紀念的機會。亦即,舉辦所謂的美術祭的活動。這不是每三年或五年,而是每十年才舉辦一次的大活動。活動方法以及內容,則是舉行化妝遊行。至於參加人員,除了臺展的出品作者之外,有關人士與支持者也有參加的義務。這並非輕浮之舉,也不應該被輕視。
我相信這項活動,不但能促使我們島內的美術向上發展,還能培養明朗剛毅的健全青年畫家,意義深遠。
【照片乃陳澄波氏與其作品】(翻譯/李淑珠)
‧評論四
臺展既歷十回,東洋畫之特選,第一回僅一名,二、四、五各回皆二名,三、六、八、九各回皆三名,第七回及今回,各多至五名,就中三回以上列於特選者,得受推薦,荷此榮譽者為呂鐵州、郭雪湖、林玉山、村上無羅諸氏。西洋畫特選組,初回及今回各兩名,二、四、五回各一名,三、七兩回各六名,六回四名,八回五名,九回三名,被推薦者即陳澄波、李石樵、楊佐三郎及本年陳清汾氏。於是東西洋畫各四名,東洋畫受推薦□早,西洋畫居後,又以地理的言之,勿論臺北人物占多,其次即嘉義。蓋嘉義東洋畫特選組,已有林玉山、盧雲友、黃水文、張秋禾四氏,西洋畫有陳澄波氏云。
‧評論五
第十回臺灣美術展,二十一日午後已開會,而特選臺展賞、朝日賞、臺日賞、推薦,已於招待操觚者觀覽日之二十日發表矣。不使畫家望眼欲穿,誠快事也。十年來連續入選之人厥數有十,東洋畫即郭雪湖、林玉山、村上無羅、宮田彌太郎、陳氏進,西洋畫即陳澄波、李石樵、李梅樹、木村義子、竹內軍平諸氏。當局已決定表彰之,惟文教局長、社會課長等俱異動,故致遷延,期日猶未定也云。
‧評論六~七
出處 | 文章節錄 | |
評論六 | 蒲田生,〈臺展街漫步 C〉,《大阪朝日新聞(臺灣版)》,第5版,1936.10.25,大阪 : 朝日新聞大阪本社 | 陳澄波的兩件作品當中,首推〈岡〉。姑且不論好壞,擁有自己的風格,足以令人欣慰。但也是時候該設法改變了,不要總是千篇一律! 不過今年比去年好很多,只是有將所有事物排列成小道具之癖,故有散漫之虞。到處矗立電線桿的描寫,品味極差。(翻譯/李淑珠) |
評論七 | 〈美術の秋 臺展を見る(美術之秋 臺展觀後感)〉,《臺灣經世新報》,第4版,1936.10.25,臺北:臺灣經世新報社 | 岡 (陳澄波) 與〈曲徑〉一樣,發揮出獨特的個人風格。這個作者的特色,在於其不靈巧的稚拙之內,有一種深刻的滋味。不過,就重點描寫的卓越程度而言,〈曲經(徑)〉遠遠領先在前,格調不凡。(翻譯/李淑珠) |
‧評論八
曲徑(陳澄波) 說起創作,有利用表現上必然產生的技巧(technic),或是利用來自於某既成觀念、多半具有賣弄性質所產生的技巧(technic)等兩種處理大自然的態度,這位作者正是屬於後者,當然,作者在某種程度上進行了大自然的變形或扭曲,但有墮入賣弄技巧的傾向。整體來說,本島人的畫大多有畫過頭的毛病,希望能保留一些餘韻或餘情。兩幅出品作品中,很高興〈曲徑〉這幅還留有素樸的感覺。(翻譯/李淑珠)
‧評論九
陳澄波氏的〈岡〉,美麗的綠色、有趣的筆觸和歪歪扭扭的線條,這些形成了整個畫面的動態感,只可惜感覺太過熱鬧,相較之下〈曲徑〉這幅比較調和,賞心悅目。不過,前者比較有表現出陳氏的個性。(翻譯/李淑珠)
‧評論十
臺灣美術展第十回祝賀式,三日明治節佳辰,開於教育會館後庭。午後三時半鹿討視學官宣告開會,會長森岡長官式辭,次對十年入選之東洋畫陳氏進、林玉山、郭雪湖、村上英夫、宮原(田)彌太郎,西洋畫陳澄波、李梅樹、李石樵、鄉原藤一郎、廖繼春、木村義子諸氏,(李梅樹氏為總代受賞)及十年勤續役員幣原坦、尾崎秀真、加藤春城、蒲田丈夫、井手薰、大澤貞吉、木下源重郎、素木得一、鹽月善吉、鄉原藤一郎、加村政治諸氏,(尾崎秀真代表受賞)授與紀念品。受賞者總代答辭,次蒲田幹事。木下、鹽月兩審查員回顧□,乃開摸(模)擬店(註6),島田文教局長三唱萬歲。
‧評論十一
去四日午後六時嘉義市內有力者百餘名,在宜春樓為今回臺展入選之畫家祝賀榮譽,其該畫家為林玉山、朱芾亭、張秋和(禾)、盧雲友、林東令、徐青年(清蓮)、黃水文等七氏外有洋畫陳澄波氏云。
註釋
註1:〈人事〉,《臺灣日日新報》,夕刊4版,1936.10.20,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註2:參閱陳澄波編號SB21素描簿。
註3:《第十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裡並無陳澄波「無鑑查」展出之記載,綜觀一至十回臺展圖錄,第七回之後即無「無鑑查」之記載,可見圖錄應有所闕漏。據臺展章程之規定,陳澄波於第八回臺展時獲「推薦」,其有效期限為五年,期間均可享「無鑑查」出品:且《第十回臺灣美術展覽會目錄》有陳澄波〈岡〉與〈曲徑〉無鑒查入選之記錄,《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10月19日,日刊7版)〈榮えある入選者〉裡也記載陳澄波為「無鑑查」入選,因此判定其第十回臺展出品應有「無鑑查」之資格。
註4:此處有誤,已有臺灣人當任過審查員:陳進曾擔任臺展第6-8回東洋畫審查員、廖繼春曾擔任臺展第6-8回西洋畫審查員、顏水龍曾任第8回西洋畫審查員。
註5:另有三篇內容相似的報導:1.〈第十回臺展 搬入第一日〉,《臺南新報》,第7版,1936.10.15,臺南:臺南新報社;2.〈昨年よりも多い 臺展第一日の搬入 洋畫が斷然リード(比去年還多 臺展第一天的搬入 西洋畫斷然領先)〉,《臺灣日日新報》,日刊11版,1936.10.15,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3.〈臺展搬入日 初日多數 較客年更多〉,《臺灣日日新報》,夕刊4版,1936.10.16,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註6:「模擬店」即「臨時的商品販賣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