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文章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 線上商店
  • Toggle website search
  • 文章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 線上商店
  • Toggle website search

【潔妮談談畫】臺雅貴公子—李梅樹的藝術價值的重新探索 #08

  • 2023-01-28
  • 專欄文章, 潔妮談談畫

▎臺雅在裝飾藝術上的實踐:三峽祖師廟

長久以來,純美術與裝飾藝術並沒有被平等看待,人們認為繪畫與雕塑類的創作者有著一種aura mystérieuse(神祕氣質),天才都聚集在那些領域裡,而裝飾藝術只求一份熟練與耐性。這種思維同時導致日語世代藝術家無意踏入裝飾藝術領域創作,李梅樹與顏水龍兩人應該是他們之間的異數了,甚至引來不少藝術家同儕們的側目。

對顏水龍而言,要提升國民美感素質,從裝飾藝術下手才是好途徑,因為它觸及人們日常生活的所有範疇,相對地,純美術僅是精英圈的興緻,畫與雕塑無法進入每個人生活裡,它們的影響無法那麼地全面。

對李梅樹而言,裝飾藝術是引領他成為藝術家的契機之一,富裕的家世讓他得以細細斟酌日用品的精緻與美感;尚未赴東京美術學校之前,他即對裝飾藝術創作有所興趣與投入,那時女性親族的刺鏽作品都來自他的設計稿與色彩計畫,目前李梅樹紀念館的【臺雅貴公子—李梅樹與他筆下的從容現代性】特展即可見這些刺繡作品(其中包括了他自己的菸盒),其線條、圖案、用色之典雅預告了他未來純美術創作路線的走向。

很巧的是,李梅樹在東京美術學校的老師岡田三郎助是一名有著「小藝術品作家」封號的藝術家,經常有小型工藝品的發表,裡面就有自製的菸盒。岡田三郎助的法國人老師Raphael COLLIN的人物畫被評為「寫實與裝飾性共存」,這個形容詞其實適用於這師徒三代:李梅樹對於優雅美感的執著、對於裝飾藝術的濃厚興趣,除了家世耳濡目染也是因為東美的師承。

李梅樹一生最大的作品–三峽祖師廟重建工程–就是一連串裝飾藝術作品的累積,它耗費藝術家最多精力與時間,也證明了洋畫家主導的傳統藝術創作可以表現得跟在純美術領域一樣出色,他帶入了多元的美感元素,使此廟宇成為島嶼上最具獨特性的廟宇之一。

這位藝術指導邀請了各領域的藝術家共襄盛舉,藝術家們為壁飾提供畫稿,由石刻匠師將之以平雕轉譯在石材上;歐豪年作品富中國味,蒼勁的筆法被突顯了出來(圖1);陳進提供的稿子有日式禪(zen)的況味,呈現在石雕上是簡單的線條(圖2),此外,加上郭雪湖畫稿中的荷花(圖3),讓我們看到東洋畫美感可以如何以平雕呈現。李梅樹與其藝專雕塑專科學生合作則帶入的西洋藝術元素,則讓這座廟宇多一份現代美感。這麼多不同風格路線齊聚是這個廟宇最為獨到的特色。

圖1:石材平雕:歐豪年的蒼勁筆法
圖2:石材平雕:陳進的日式禪況味
圖3:石材平雕:郭雪湖東洋畫美感的荷花

洋畫家李梅樹在重建設計上置入了不少西方元素,我們列舉五個例子:

1.希臘科林斯式柱頭(有著卷葉狀裝飾,圖4),儘管柱身還維持傳統廟宇的常見的主題(圖5),如龍或花鳥等等。

圖4 :科林斯式柱頭
圖5:祖師廟的科林斯式柱頭

2.西方立體感概念的圓雕雕像。西方世界教堂內外雕刻經常是以圓雕表現,臺灣廟宇不僅圓雕作品少,就算有--如供桌上的神像--也比較是將2D線條稿生硬3D化的結果,手法較為平板。在三峽祖師廟裏,我們可發現大量以自然立體感表現的圓雕作品(圖6、 7),甚至連門神都改採突顯立體感的浮雕手法來呈現(圖8),而不是平面彩繪。

圖6:自然立體感表現的圓雕:鳥柱上的禽鳥雕像
圖7:自然立體感表現的圓雕:樑下既立體又生動的各種主題雕像
圖8:突顯立體感的門神浮雕

3.一點透視。臺灣傳統廟宇裏的繪畫、平雕、浮雕作品經常是以多點透視完成,但在祖師廟裏,比較是以西方的一點透視來處理作品裏的空間感(圖9),這自然帶來一種現代感。

圖9:一點透視的空間感

4.新藝術(Art nouveau)風格與造形設計概念的應用。李梅樹參照日本長尾雞的樣貌,留下了一個強調尾巴部份流動線條感的作品,而創造出一種帶有東方風韻的新藝術浪漫(圖10) 。另外,圖像簡化、線條圖案化等等西方造形設計概念也被實踐在祖師廟的浮雕裝飾上(圖11)。

圖10:東方風韻的新藝術(Art nouveau)浪漫 :日本長尾雞
圖11:西方造形設計概念應用在祖師廟的浮雕上

5.寫實與精描。石板平雕原本難以表現細緻與明暗,但在這裏,歸功於李梅樹寫實功力,壁飾所見的禽鳥淺刻是以類似繪製鳥類圖鑑的手法來完成,精密線條處理著各細節(圖12),令人印象深刻。

圖12:李梅樹精密線條描繪下的雞

李梅樹研究者菊池裕子博士認為:「對李教授來說,裝飾藝術是尋求臺灣現代性的關鍵。」雖然我們未能找到李梅樹留下雷同的自許,但我們真真實實地在他主導的祖師廟的重建結果看到了這個努力。

在戰後,我們已經習慣了廟宇的重建或改建帶來視覺感受的災難,不少比例都走向俗豔路線,好像常民文化原本就該演變到如此境地,李梅樹以半生精力完成了一項有力的反駁;進一步地看,在這件以常民為目標觀眾的超大型藝術創作裡,他持續走在「臺雅」路線之上,結合臺灣性與現代性,讓「臺雅」從精英的純美術領域走入常民生活的範疇,而埋下了一個可能性:讓「華雅臺俗」的文化階序設定可能面臨由下而上的質疑。

本期部分內文引用自以下文章 :

  • 菊池裕子,〈李梅樹與三峽祖師廟—從比較的角度看台灣鄉土之”現代性”〉,(鄉土、人文、藝術—李梅樹教授百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年5月26-27) ,頁205-214。
  • 蔡潔妮、 魏聰洲,《臺雅貴公子—李梅樹與他筆下的從容現代性》展覽brochure(新北市:李梅樹紀念館,2022)。
  • 魏聰洲、蔡潔妮,〈自序〉,《呼吸巴黎—典藏古美術讓巴黎成為日常》(新北市:左岸文化,2021),頁20。

本專欄作者蔡潔妮為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EHESS) 藝術社會學博士。長期觀察西方重要美術館經營與策展論述,涉足藝術產業,近年專心於藝術史與藝術社會學研究。


最新相關文章

  • 【潔妮談談畫】陳澄波的美術明信片收藏 #13
  • 【潔妮談談畫】陳澄波的美術明信片收藏 #12
  • 【潔妮談談畫】陳澄波的美術明信片收藏 #11
  • 【潔妮談談畫】陳澄波的美術明信片收藏 #10

附件: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延平北路一段47號5樓之三
E-mail:[email protected]
電話: 02-25560109

Add:5F-3, No. 47, Sec.1, Yanping N. Rd., Datong Dist., Taipei City 103, Taiwan
E-mail:[email protected]
TEL : 02-25560109

版權所有 © 2022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