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文章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 線上商店
  • Toggle website search
  • 文章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 線上商店
  • Toggle website search

放眼東洋:陳澄波的東亞跨域#03|旭瀛書院與廈門個展

  • 2022-07-01
  • 文章
1928年7月30日,陳澄波(前排右四)在廈門旭瀛書院個展時與友人合影。

陳澄波與王逸雲的結識,觸發了一段臺、廈兩地之間的畫壇交流。

從僅存的幾張老照片可以得知,王逸雲在陳澄波的帶領下,深入到了嘉義地區的藝術家網絡中。

而在那之前,陳澄波也因為與王逸雲的交情,在廈門有過一次的辦展經驗。

時間來到1928年7月10日,陳澄波在結束杭州的旅程後,於這天抵達廈門。

廈門與臺灣緯度相近,同屬副熱帶氣候,每到夏天就會迎來難耐的酷暑;這對在東京留學、早已習慣溫帶氣候的陳澄波來說,想必是相當煎熬的挑戰。

當時的報紙特別報導了陳澄波赴廈門寫生、辦展,並因水土不服而生病的新聞。
《臺灣日日新報》,1928-08-04(版4)。

果不其然,據當時的報導所載,初抵廈門的陳澄波隨即因為當時「百零二三度」(約攝氏38-39度)的高溫,而在三天內患了兩次腦貧血。

還沒來得及寫生的他只好在王逸雲家中靜養,不過陳澄波很快地便打起精神,在臺灣公會的相助下,於7月28日展開為期三天的畫展,地點就位在王逸雲曾經求學與任教的旭瀛書院。

說到臺灣公會與旭瀛書院,這裡就不得不先交代一下當時廈門的情況。

1842年的鴉片戰爭,讓地處沿海的廈門成為五口通商的城市之一。不久後,英國率先在此劃定租界;到了1902年,包含日本等九個國家又再與福建省簽訂條約,在距離廈門不遠的小島鼓浪嶼設立公共租界。

隨著外國勢力陸續進駐廈門,剛領有臺灣的日本因地利之便,更是有在此深根的企圖。除了積極在廈門建立領事館、銀行等機構,還給予日本人(包含臺灣人)相關優待,鼓勵赴廈居住或做生意。

旭瀛書院本院外觀。
雖名為「書院」,但其實是相當現代化的學校。
庄司德太郎,《支那事變と旭瀛書院》,出版地不詳,1940,國立臺灣圖書館藏。
旭瀛書院除了小榕林本院外,另有外清與城內兩所分校,陳澄波舉辦個展的地點即位在後者。
岡本要八郎,《大正十三年十一月十日 大禮記念事業》,出版地不詳,1925,國立臺灣圖書館藏。

因此在當時的廈門有大量的「臺灣籍民」,其中的有力人士於1906年組成「臺灣公會」,1910年又再比照臺灣公學校學制興辦「旭瀛書院」,而這兩者皆有臺灣總督府相當程度的指導與資助。

從當時廈門的社會環境,以及臺灣公會與旭瀛書院的成立背景看來,陳澄波在此舉辦個展應不是件難事。

據報導指出,陳澄波共展出約40件作品,其中描繪西湖的風景畫則有3件,應當就是同年6月的紀念照裡入鏡的〈西湖泛舟〉、〈西湖東浦橋〉與〈西湖寶石山保俶塔之風景〉。

1928年6月22日,歡迎陳澄波(中)至西湖之紀念照。下方作品左起為〈西湖泛舟〉、〈西湖東浦橋〉、〈西湖寶石山保俶塔之風景〉。

《臺灣日日新報》的記者還提到這場展覽是臺灣的繪畫「逆輸出」到對岸,在彼時臺灣崇尚購買中國書畫的風氣下,陳澄波的油畫個展或許可說是一件頗為難得之事。

若從畫作題材觀之,「西湖」已自此時成為陳澄波創作中不可或缺的篇章。

那麼這系列的作品又是如何描繪西湖的呢?

附件: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延平北路一段47號5樓之三
E-mail:[email protected]
電話: 02-25560109

Add:5F-3, No. 47, Sec.1, Yanping N. Rd., Datong Dist., Taipei City 103, Taiwan
E-mail:[email protected]
TEL : 02-25560109

版權所有 © 2022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