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設計概念

各項科技的進步,現階段將前輩藝術家之畫作再製成動態的作品已有不少,比起僅是將原畫微動起來(比方樹枝搖晃、人物擺身子)我們更希望跳脫出原作畫面的框架,將經典畫作的繪畫初衷,藉由現代製作技術「再詮釋」過,亦即動畫的目標,是能讓現代人等,對於前輩畫作有一番全新的體驗和理解,進而產生更深一層的認同。
另一個挑戰是在於此次三支動畫的主題:黑潮、西南季風、北回歸線,都是偏向無形的自然現象與概念,並且是這三大自然力量軸線同時匯聚於臺灣的巧合才造就了這座宜居之島。面對呈現上的難題,反而讓我們決定大膽跳出原作的畫面框架,將時間與空間遠遠地拉開來,重新設定新的美術風格,做出完整的動畫。
可是,一切的基底是陳澄波的創作初衷,是這系列動畫之根本,動畫裡頭的想法都是延伸自當年陳澄波創作原畫作的初衷,所以在動畫的架構上,「始於原畫,終於原畫」的 Loop 循環這個想法就產生了,恰好這樣的呈現方式,在展覽現場也可以持續順暢地播放,再恰當不過了。
所以這三支動畫的呈現方式便定了調,都是從陳澄波的經典原畫開始,拉開時間或空間之後,再回到原畫。「黑潮」拉開到臺灣南方的洋流裡頭、「西南季風」拉開到曾文溪面對西南的出海口、「北回歸線」拉開到同是北回歸線經過的其他各地並以縮時呈現一個整天,三個動態畫作個別看有各自含意,但整合起來看,意義就是「匯集」。陳澄波將自然力的匯集凝結成永恆的瞬間,動畫則自結果倒推與揣摩,呈現時間軸上的點滴過程。
「跳脫出原作時空」的這個設計決定,也同時創造出很多創意的自由,讓我們這些現代的創作者晚輩,可以對於陳澄波先生當年的創作,在學習與吸收之後的努力「再詮釋」。
完整作品介紹請看 Behance:https://www.behance.net/……/-Exhibition-Animation-Design
本系列作品位於第 4 展示區當中,呈現於友達光電 FindARTs 擬真藝屏
– Credit
Client /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Production House / 無厘頭動畫股份有限公司
Chief Director / 劉怡萱
Creative Director / 賴麒文
Executive Director / 楊容
Concept / 劉怡萱、賴麒文
–黑潮
Original Artwork & Inspiration / 陳澄波《東台灣臨海道路》
Director / 劉怡萱
Storyboard / 劉怡萱
Art Director / 劉怡萱
Styleframe / 張超傑
Art Design / 張超傑、劉怡萱、花國書
3D Design / 張超傑
Motion Board / 張超傑、花國書
Visual Effect / 劉怡萱、張雅雯
Motion Design / 張超傑、花國書、劉欣頤
Painting Animation / 花國書
Compositing / 花國書、劉怡萱
— 西南季風
Original Artwork & Inspiration / 陳澄波《雲海》
Director / 張超傑
Concept / 陳奕軒
Storyboard / 張超傑
Art Director / 張超傑
Styleframe / 張超傑
Art Design / 張超傑、劉怡萱、許芳瑜
3D Design / 張超傑
Motion Board / 張超傑
Visual Effect / 劉怡萱、張雅雯、楊容
Motion Design / 張超傑、花國書、楊容
Painting Animation / 花國書
Compositing / 花國書、劉怡萱、楊容
Editing / 楊容、賴麒文
–北回歸線
Original Artwork & Inspiration / 陳澄波《北回歸線地標》
Director / 劉怡萱、賴麒文
Storyboard / 劉怡萱
Art Director / 劉怡萱
Styleframe / 劉怡萱
Art Design / 劉怡萱、許芳瑜
Motion Board / 花國書
Visual Effect / 劉怡萱、花國書
Motion Design / 劉怡萱、花國書
Painting Animation / 花國書、劉怡萱
Compositing / 花國書
Editing / 楊容
—
Technology Research / 劉怡萱、賴麒文、楊容、張雅雯
Creative Planner / 劉怡萱、陳奕軒、曾揚智、楊容、張家維、黃姿瑋、賴麒文
Workflow Design / 劉怡萱、張雅雯、楊容、賴麒文
Project Manager / 賴麒文、楊容
Account Manager / 賴麒文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
線上展廳|https://vr.ntm.gov.tw/ntmxccp130/
實體展覽展期|2024年12月3日至2025年5月11日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一樓 第4、5、6展示區(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精選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