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寫淡水達觀樓
〈淡水達觀樓-SB18:34〉 1934 紙本鋼筆 12.5×18.5cm 私人收藏
1934年,陳澄波在淡水禮拜堂後方的高處,朝著南方的淡水河上游遠遠望去。開闊的視野裡,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山崗上的紅樓。卓然獨立的一棟洋房拔起於半山腰,頗有雄視四野八荒的氣概,難怪要叫「達觀樓」了。在落款處,陳澄波以斗大字體,特意寫下這個名字──表現紅樓的氣象,大抵也就是這幅速寫的主題吧。
有趣的是,1936年陳澄波再度來到淡水,並以差不多的視角與構圖,完成了一幅五十號的油畫,亦即〈淡水河邊〉。比較這兩幅畫,右側的樹、左側的紅樓、三角形的斜坡、淡水河與河岸山巒,畫中的種種配置,看來都十分相仿。
〈淡水河邊〉 1936 畫布油彩 90×116.5cm 私人收藏
值得注意的是:〈淡水河邊〉(上圖)裡的紅樓,退縮到畫面的角落,氣勢也 不如速寫那般雄渾。右側的枯樹從近景被擺到了邊緣,從主幹變成了旁綴。取而代之,在油畫中躍為主角的,則是堆疊於畫面下方的傳統建築群。
其實,陳澄波時常在速寫稿裡反覆琢磨一幅畫的畫面結構,有時,他會在已完成的畫稿上縮小畫框,裁切不必要的部分。在〈淡水河邊〉的創作裡面,他可能也刻意改變了原本的空間距離安排,選擇了更高的視點,畫中景物因此被拉遠,視野也變得更為開闊。
也不妨想像一下:假若當初陳澄波以這幅速寫的構圖,來完成一幅油畫,那又會是什麼樣子的一件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