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韋聿 (Emery Chen)
〈淡水舊砲台遺跡-SB20:35.11.14〉 1935 紙本鋼筆 13.5×18.2cm 私人收藏
1. 滬尾礟臺
滬尾礟臺建築於中法戰爭期間,一度毀於法軍砲火,戰後由劉銘傳新聘德國技師修建完成,並題名為「北門鎖鑰」。砲臺的設計與工法都引用19世紀末歐洲的先進技術,但在日本時代被殖民政府所廢置。
12 inch Gun in Tamsui Fort。參閱James W. Davidson(達飛聲), 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1903, p.311.
2. 兵舍 (素描左前方的殘牆)
炮臺內原本存在一座四合院式的兵舍,供駐守此地的軍人起居。日本時代,逐漸破敗的炮臺成了旅遊手冊裡的特色景點,吸引遊人駐足。到了陳澄波作畫的1935年,炮臺裡的兵舍只餘下畫中的一面殘牆,到今天仍留有部分遺跡。
淡水舊砲台,轉引自《臺北縣國定古蹟滬尾砲臺修復或再利用計畫》,頁59。
3. 高爾夫球場的歐式房舍
在城牆與樹叢背後露出半截屋頂的房舍,是淡水高爾夫球場的會館,也是日本時代富商名流的交誼場合。當時的企業家三卷俊夫形容這座球場有老樹、有涼風,有大屯山與觀音山的環抱,還能欣賞帆船的河上漫遊,風景美不勝收。
左圖:滬尾礮臺空拍圖,美軍航照影像,1945/06/17。
右圖:淡水ゴルフハウス,《 臺湾囯立公園寫真集》,1939, 岡田紅陽撮影。
4.老虎窗
凸出於屋頂斜面上的三角形天窗是「老虎窗」。淡水的其他一些洋樓建築,例如馬偕故居、理學堂大書院等等,都能見到類似的設計。但這幢洋樓可能為了採光上的考量,窗面開得更大。
理學堂大書院 馬偕故居
5. 親子
戴帽子的小女孩以及撐傘的大人,廣泛地出現在陳澄波的作品當中。著名的幾幅油畫如〈夏日街景〉、〈嘉義街景〉,也能見到這兩種點景人物的並置。
截取自陳澄波作品〈夏日街景〉 截取自陳澄波作品〈嘉義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