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UE北師美術館的「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已於上週六開展了,各位朋友去看了嗎?接下來的幾週,小編想和各位分享觀展的一點心得收穫,希望能讓這場展覽引起更大的迴響。
在本次展出的作品中,有一件陳清汾的〈巴黎的屋頂〉(巴里の屋根)。
此作採用高處遠望的視點,描繪巴黎市區高低錯落、佈排緊密的樓房;土黃、紅褐及黑白的色塊,構組成亂中有序的天際線,在灰藍色天空的籠罩下,流露出陰鬱黯淡的氛圍。
1928年,陳清汾完成日本美術學校的學業,轉赴巴黎繼續攻讀美術。留法期間,巴黎的街景、女人與文化都令陳清汾相當著迷。1931年末,他在《臺灣日日新報》上連載了數篇名為〈巴里管見〉的文章,分享身處異地的所見所聞。
文中便言及:「灰色、典雅的建築只有在巴黎才見得到,在這樣的街上散步時,所有在異鄉應有的寂寥、憂鬱、悲哀都被沖淡得無影無蹤,充滿了欣慰。對我而言,巴黎實在很美,太過於圓滿了」。
但有趣的是,〈巴黎的屋頂〉這件作品並無法傳達文章裡歡欣的情緒。
相較於卡耶博特(Gustave Caillebotte, 1848-1894)將都市計畫後的巴黎街道一覽無遺地呈現在畫布上,陳清汾選擇了城市擁擠、凌亂的一面,甚至稍稍傾斜了視角,強化現代都市不為人所見的「後臺」所具有的隱密性和不安定感。
事實上,在〈巴里管見〉的文末,陳清汾還特別提到現代化後家鄉風景的丕變:「不過回到臺灣時,令我吃驚的是在很短的時間內,臺灣原有的獨特古蹟不知何時已被破壞了,看到的是蓋出有些髒髒的房子」。
由此可見,陳清汾並非對現代建設都抱持著一貫肯定的態度。對他來說,古城門、舊廳舍等古蹟,才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及品味來源。巴黎融會古典及現代的優雅毋須特意歌頌,或許〈巴黎的屋頂〉比較像是一種真實面的紀錄、一種對現代化的警惕。以此為戒,期許臺灣能發揮自身特色,成為「東洋的巴黎」。
〈巴黎的屋頂〉在日本參加過二科展後,也在1933年入選第七回臺展,是目前所知陳清汾唯一一件現存的臺府展入選作。
順帶一提,〈巴黎的屋頂〉也曾在2017年加拿大臺灣文化節「Who am I?! 」,與陳澄波、楊三郎一同於溫哥華美術館外展出。
延伸閱讀:鄭妤惀,〈【名單之後】旅法畫家陳清汾與他的〈巴里管見〉〉
————————————————————–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展期:2021.12.18-2022.04.24
地點:MoNTUE北師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