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以波哥為主角的展覽,除了嘉義市立美術館的「人.間——陳澄波與畫都」,還有尊彩藝術中心的「畫說陳澄波‧藝術與文史特展」。
在尊彩的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幾件陳澄波學生時期的水彩畫。這些畫作多半是在總督府國語學校(今臺北市立大學)周邊的寫生,像是城門、公賣局,或是稍遠的古亭和水源地(公館)。
而畫面裡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描繪了煙囪、廠房等現代化的建設。直挺挺的煙囪在當時高樓稀少的臺灣更顯突兀,濃濃的黑煙從中竄出,也許對陳澄波而言是進步的象徵,但在當今卻會使人們產生空氣遭到汙染的惶恐。
不過,日治時期的臺灣並非沒有環境保育的概念。20世紀以後,煤礦的開採技術漸趨成熟,煤炭也成為當時主要的燃料之一,影響範圍涵蓋交通、生產、發電與民生所需,導致黑煙的排放逐漸汙濁了原本乾淨的天空。
其中,又以煤產較豐、用量較大的北臺灣首當其衝,因此彼時正在臺北念書的陳澄波,想必是身處在煤煙高升的環境之中。所幸,燃煤對環境與健康的危害問題很快地得到正視與討論。
圖片來源:《臺灣日日新報》,1936-02-20(5版)。
1923年,大稻埕的保正們率先推行「煤煙防止計畫」,之後更有「煤煙防止期成同盟會」的組成,有計畫地控管,甚至是禁用有害的「生石炭」(即生煤)。有關之倡議儘管持續到了1930年代,最終卻因戰爭的爆發戛然而止。
由此觀之,陳澄波早年的水彩作品似乎蒙上一層對生態環境的憂慮,因為畫中筆直的煙囪,總是對比著臺灣的古建築或是自然美景。事隔了二十年,當陳澄波在故鄉嘉義登高遠望時,仍可見到市區另一頭豎立幾根正吐出黑煙的煙囪。
繁華的東京和上海勢必躲不掉環境的汙染,走過這些大城市的陳澄波,是否生怕〈展望諸羅城〉裡的那片藍天隨時會轉成黑色呢?
—————————————————————————-
畫說陳澄波‧藝術與文史特展
展期:2022/04/30-07/10
地點:尊彩藝術中心
人.間——陳澄波與畫都
展期:2022/03/19-06/26
地點:嘉義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