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坤毅(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理事)
後藤俊 入選 臺展第8、9回,府展第1、3、5、6回
圖1:有著陽光笑容的後藤俊
資料來源:1934年10月24日《臺灣日日新報》(第n2版)
1934年10月23日《臺灣日日新報》一則報導以顯眼的標題寫著〈豆腐作りを手傳ひ 朋友と勵して精進 小學校を出たばかりの靑年 高雄の後藤俊君〉,主角後藤俊來自陽光普照的高雄,以年輕畫家之姿入選了第八回臺展。此位日本時代港都畫壇的後起新秀,又是經過什麼樣的栽培、拔擢才脫穎而出呢?
圖2:後藤俊首度入選臺展的報導
資料來源:1934年10月23日《臺灣日日新報》(第n2版)
這得從高雄第一個美術團體「白日會」談起,1929年該畫會更名為「高雄美術協會」後,大力投入學校美術教育、工藝美術及商業美術的研究,其中對於「自由畫」[1]的提倡深刻影響高雄州小、公學校圖畫教育。[2]自1930年起,協會與高雄州當局共同催生學校美術展覽會,彼時就讀高雄第一小學校[3]的後藤俊,亦受到此波美術風氣推廣之啟蒙。
圖3:1920年代高雄第一小學校的校園景觀
資料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港邊市街薰陶出的美術養分
後藤俊於小學校畢業後,回到其父後藤市太郎經營的後藤商店幫忙,這間1914年開業的商店專門販售豆腐與油揚(油豆腐皮),頗得真傳的他,練就製作豆腐的好手藝。[4]而在工作之餘,後藤俊沒有放棄對於繪畫的興趣,參與高雄美術協會的活動,來精進自己的畫藝。1931年高雄市役所發行《高雄大觀》[5]封面與封底即採用他的設計,那幅初試啼聲的作品以高雄港內風景為主題,大型汽船和小型戎克船、帆筏形成有趣對比,背景橘黃色的天空及雲煙則烘托出熱帶氣息,與內頁由協會會員鄭獲義所繪的鳥瞰圖相互呼應。
圖4:1931年由後藤俊設計的《高雄大觀》封面與封底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933年臺展審查員小澤秋成受高雄市役所委託,繪製一系列的油畫來宣傳地方風景,[6]並暫時落腳風光明媚的西子灣,同時與高雄美術協會在該地開設繪畫研究所。[7]住家位於不遠處的後藤俊把握了絕佳機會,不僅接受小澤秋成的指導,更有橫山精一與范洪甲一同於繪畫研究所中的鞭策,隔年即以〈測候所ノ見エル風景〉入選第八回臺展,爾後另一幅作品〈風景〉也在1935年有第九回臺展的肯定。
圖5:1934年入選第八回臺展的〈測候所ノ見エル風景〉
資料來源:臺灣美術展覽會資料庫
〈測候所ノ見エル風景〉與〈風景〉皆是描繪後藤俊的生長地哨船頭(哨船町),兩幅畫作取景位置相近,除了前方房舍與後方山丘,皆可見牆邊的一口水井,[8]以及山上由英國領事官邸改成的海洋觀測所。哨船頭曾是洋商聚集的港邊市街,故可見領事館、海關、洋行、倉庫等不少洋風建築的遺留,如此異國情調與南方艷陽交織成的迷人風景,不僅滋養著後藤俊的美術天分,還吸引小澤秋成、橫山精一、關段敏男、許錦林、歲田亨等畫家至此寫生創作。
圖6:1935年入選第九回臺展的〈風景〉
資料來源:臺灣美術展覽會資料庫
從內斂到奔放的油彩筆觸
起初後藤俊之畫作顯見小澤秋成與橫山精一的影響,筆法帶有些許東洋藝術特徵,畫面處理上較為平穩內斂,不過後來他入選府展的作品卻一改往日寫實畫風,以動態線條展現掙脫束縛的奔放感。這般轉變可能和松ヶ崎亞旗創立的臺灣美術聯盟有關,後藤俊曾參與此標榜前衛藝術精神的團體,1936年在第二回美術聯盟展中展出作品〈哨船頭丘〉及〈初春の哨船頭丘〉,[9]三年後他又參加由松ヶ崎亞旗及幾位畫家集結創辦「油繪十人展」的第四回展覽。[10]藉著和不同新銳畫家的交流互動,後藤俊也從中探索出屬於自己的創作風格。
圖7:1938年入選第一回府展的〈裏街風景〉
資料來源:臺灣美術展覽會資料庫
圖8:1942年入選第五回府展的〈裏小路〉
資料來源:臺灣美術展覽會資料庫
後藤俊獲府展肯定的〈裏街風景〉、〈裏小路〉及〈壁〉,儘管主題都還是描繪哨船頭風景,但比起早先入選臺展的兩幅作品,畫面呈現更加斑駁、蕭瑟的氛圍,突顯當地在市區重心轉移後之衰頹情形。此外,目前所見後藤俊的畫作中,唯一以人物為題材的〈カンナを持てるルバルバ〉帶有濃厚風土情調,入選1940年的第三回府展,從落款「トクブン社」的註記得知為魯凱族與排灣族交會之德文部落,故推測畫中拿著美人蕉的女主角可能是魯凱族人魯巴魯巴(陳阿修),戰後與其夫排灣族人陳俄安一同成立收藏排灣、魯凱族文物的陳俄安博物館,研究原住民工藝的畫家顏水龍也時常向她討教相關知識。[11]
圖9:1940年入選第三回府展的〈カンナを持てるルバルバ〉具有濃厚臺灣風土色彩
資料來源:臺灣美術展覽會資料庫
隨著二次大戰的烽火熄滅,在港都豔陽下茁壯的後藤俊回到了先祖故土,跟他相關的資訊也就僅止於此,原本耀眼的美術結晶或許已被歷史洪流所淹沒,遺留給臺灣的只剩畫冊中幾幅黑白圖像,以及當初首度入選臺展的報導。憑著記憶片段的淘洗、組合與拼湊,我們稍微能重新想像高雄美術發展歷程中,那些曾經富饒的南國色彩。
圖10:1943年入選第六回府展的〈壁〉
資料來源:臺灣美術展覽會資料庫
#名單之後100
[1]由畫家山本鼎首先倡導的自由畫運動,希望打破過去較重臨摹的圖畫教育,以兒童自由思想表現為重,強調繪畫創造力之培養。
[2]〈美しい自然が生んだ 美しい使命と功績 躍進を續くる高雄美術協會〉,《臺灣日日新報》,1931年1月1日(第25版)。
[3]位於湊町的高雄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創立於1907年,為現今之鼓山國小。
[4]〈豆腐作りを手傳ひ 朋友と勵して精進 小學校を出たばかりの靑年 高雄の後藤俊君〉,《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10月23日(第n2版)。
[5]根據內頁主要鳥瞰圖繪製者鄭獲義為高雄美術協會重要成員,故推測《高雄大觀》應是由官方委託該協會進行美術設計的工作。而後藤俊可能在由協會與官方舉辦的學校美術展中表現出色,所以《高雄大觀》封面與封底採用了他的設計,並留下「S. Goto」的落款。
[6]〈高雄市の宣傳油繪〉,《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9月22日(第3版)。
[7]〈西子灣に繪畫研究所〉,《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11月7日(第3版)。
[8]該水井至今仍存,位於安海街32巷的福德宮廟前,是哨船頭地區景觀大幅變遷的其中一個歷史見證。
[9]〈第二囘美術聯盟展 純粹繪畫には未だ遠い〉,《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4月16日(第4版)。
[10]〈油繪十人展〉,《臺灣日日新報》,1939年3月25日(第n2版)。
[11]林俊生,〈顏水龍的工藝推廣-以臺灣原住民工藝發展為例〉(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碩士班論文,2009),頁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