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之後】山田新吉與他發起的白日畫會
撰文|陳威儒
山田新吉 入選 臺展第2-4回
無鑑查 臺展第1回
山田新吉,《Yの家族》,1928。圖像來源:臺灣美術展覽會(1927-1943)作品資料庫(http://ndweb.iis.sinica.edu.tw/twart/System/database_TE/04te_search/index.jsp)。
檢索「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能得知山田新吉1924至1944年間在臺工作情形。圖為1924年出版的《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第426頁,據此可知,山田新吉任職高雄州立高雄中學校教諭職務。
山田新吉與他的作品
山田新吉,1922年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來臺不久後即任教高雄中學校、高雄女學校,據說曾赴歐洲,後返臺任職高雄州內務部教育課、高雄東園公學校(今大同國小)。綜覽山田新吉入選臺展的作品,題材包括靜物、風景、人物等類別,儘管數量稀少,卻能稍稍捕捉這位畫家曾受學院訓練的繪畫作風。
細觀山田新吉的《Yの家族》這幅畫,映入眼簾的景物,包括桌面的蘋果、酒瓶、咖啡杯。身著暗色調西式服裝、若有所思的Y氏,與膚色明亮、姿勢端莊雅緻的妻子以及小孩,形成兩股各自穩定畫面的重量感。畫面當中的人物視線皆望向不同方向,模糊背景當中,左上角的盆景植物也顯得隱隱約約,所有這些不安定的因素,使得整幅畫呈現出某種蠢蠢欲動的張力。
在第一回以「無鑑查」資格出品兩幅畫作之後,山田新吉又陸續以《Yの家族》、《午後》、《裸女》等畫作連續三回入選臺展 。從這些僅存黑白照片的畫作資料來看,可以發現這位畫家持續以不同的題材參展。其中,《靜物》的景物略顯失真,《少女》可看出矩形分割空間的構圖嘗試。《午後》是一幅描繪臺灣民間生活的風景畫,《裸女》則是學院派西洋畫的裸體寫生。
在這些畫作當中,山田新吉的構圖,顯露出追求畫面平衡的企圖,反映了畫家本身所接受的學院訓練。不過,觀看這些作品,還是會微妙地讓人感受到某種不對稱、不協調的騷動。使人好奇的是:像山田新吉這樣在臺展初期積極參與的畫家,為何之後沒有繼續參展呢?
山田新吉與白日會
這可能與他在高雄創設的西洋畫會「白日會」有關。「白日會」的創立經緯,大約要追溯到日治中葉。1923年,「高雄婦人會館」成立,成為高雄舉辦西洋畫展的空間。隔年,畫家宮武辰夫在此舉辦了作品展覽會。1925年,山田新吉與另一位畫家橫山精一又在同一地點舉行聯展,吸引了兩千多人參觀。此次廣獲肯定與鼓舞的經驗,或也更加奠定了山田氏在數年後推動集結同好組織畫會的志向。【1】
白日會創始會員大部分是日籍小學教師、公務員、醫師,如橫山精一、綱島養吾、歲田亨、高木昌壽、村澤節子。臺籍會員則有鄭獲義、蔡朝枝,其後又有李春祥等人加入。根據同為畫會成員的畫家鄭獲義描述,成立於1928的白日會,實與前一年臺展創立的刺激有關。白日會作為一個平台,讓這群非專職繪畫的同好者能夠互相聯誼觀摩,並有了切磋與精進技藝的機會。【2】
第一排右二坐著的即為山田新吉;後方繪畫均為第二回臺展入選作,《Yの家族》醒目地懸掛於正中央。source: 倪再沁,《高雄現代美術誌》(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頁23。
白日會起初人氣鼎盛,激發了高雄的美術風氣。【3】但在1930年過後,這個畫會的名字卻不再見於報刊,可能已更名為「高雄美術協會」,之後又有「南方畫壇」這樣的名字出現在史料當中。值得注意的是:1930年至1939年之間,高雄州教育會每年皆舉辦「學校美術展覽會」,而早期白日會的成員是協助策辦這一展覽會的主要人力。每一屆的「學校美術展覽會」,展出各類作品動輒多達上百、上千件,任務相當繁重。
除了需要擔負這樣的工作,在早期的白日會當中,與山田新吉一樣同為學校教員的鄭獲義,也曾述及學校課務、教學研究等等本職工作,使他「有一段時間漸漸疏於執筆」作畫。同為畫會成員的山田新吉,在臺展的創作活動之所以暫停,會不會也是因為他必須投注心力於高雄地方的美術活動、以及學校教職等種種業務,而無暇顧及他原本活躍的官展舞臺呢?【4】
而今回看山田新吉的故事,在有限的資料當中,僅僅憑藉幾件作品的觀察,我們難以更細緻地把握山田新吉在藝術上的歷史縱深與承繼關係。不過,山田新吉所創立的白日會,對於高雄地方的美術發展確實具有重要意義。若能繼續追索山田新吉在高雄各個學校任教的過程當中對高雄美術教育發展的影響,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另一方面,若能進一步考察白日會畫家的作品,從畫作本身來看高雄早期的西畫發展,或也會是另一個饒富意義的題目吧!
山田新吉,《靜物》,1927。圖像來源:臺灣美術展覽會(1927-1943)作品資料庫(http://ndweb.iis.sinica.edu.tw/twart/System/database_TE/04te_search/index.jsp)。
山田新吉,《少女》,1927。圖像來源:臺灣美術展覽會(1927-1943)作品資料庫(http://ndweb.iis.sinica.edu.tw/twart/System/database_TE/04te_search/index.jsp)。
山田新吉,《午後》,1929。圖像來源:臺灣美術展覽會(1927-1943)作品資料庫(http://ndweb.iis.sinica.edu.tw/twart/System/database_TE/04te_search/index.jsp)。
山田新吉,《裸女》,1930。圖像來源:臺灣美術展覽會(1927-1943)作品資料庫(http://ndweb.iis.sinica.edu.tw/twart/System/database_TE/04te_search/index.jsp)。
#名單之後025
參考資料:
1. 蔡幸伶,〈從「白日會」探討高雄州之洋畫發展〉,《藝術學》,27(臺北,2011),頁169-170。
2. 鄭獲義,〈日據時代高雄地區之美術活動〉,收錄於鄭燿男、邱麒麟、胡文心編,《藝術瑰寶:鄭獲義先生集》(高雄:高市文化,1998),頁158-167。
3.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所談的白日(畫)會,應與創設於日本,由川島理一郎、中澤弘光1924發起的白日會有所區隔,至於兩者之間後續有無交流往來,仍須進一步查考。儘管和內地的白日會同名,未來應有必要將相關資料整理,以利後續研究。見:吳孟晉,〈陳澄波與一九二○年代的日本西畫壇〉,頁4。詳:https://reurl.cc/K2vW9 (點閱日期:2019.04.22)另外,洪根深、朱能榮,《高雄地區(上)臺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臺北:日創社,2004),頁51,提及川島理一郎曾經到過高雄;而根據蔡家丘著,郭懿萱譯,〈川島理一郎的東亞旅行與「旅人之眼」〉,《藝術觀點ACT》,72(臺南,2017.10),頁45-61,川島理一郎曾在1927年底於臺北舉行過個展,只是日本與高雄兩者白日會有無更深刻的關係仍待查證。
4. 蔡幸伶,〈從「白日會」探討高雄州之洋畫發展〉,頁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