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文章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 線上商店
  • Toggle website search
  • 文章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 線上商店
  • Toggle website search

【名單之後】吳服店裡的神祕畫家─郭文興與他的「緣日」

  • 2020-04-27
  • 畫家群像

撰文|王子碩(聚珍臺灣總監)

 

郭文興 入選 臺展第8回

 

圖:日吉屋吳服店,《臺湾日日寫真画報》,1917

 

1934年,走進臺南本町的日吉屋吳服店(位於今中西區民權路派出所旁),眼前的店員,可能是作品入選臺展的大畫家!

這位名叫郭文興的店員,生平資料成謎。會注意到他,是因為一則刊載於1934年《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

圖:〈臺南市の四君〉,《臺灣日日新報》,1934-10-23(日刊7版)

 

這則報導中訪問了當年初入選台展的四位臺南青年,而郭文興當時才十九歲!而在隔天晚報刊出的嘉南臺展初入選人的照片中,出現了看起來面孔仍相當稚氣的郭文興。

圖:〈喜びの人人(臺展初入選)〉,《臺灣日日新報》,1934-10-24(夕刊2版)

 

港公學校出神人

在〈臺南市の四君〉的報導中,提到郭文興時19歲、港公學校畢業、正在日吉屋吳服店當店員,他在訪問中表示:「我從公學校時代就在水彩畫上精益求精;現在因為工作的關係、不是那麼自由,但仍舊日以繼夜努力鑽研。」

港公學校即為現今的臺南市協進國小前身,公學校學生以臺灣人為主。在1921年頒佈的臺灣公學校規則改正(府令第七十五號),將手工圖畫科改為圖畫科,

公學校開始有專門教導繪畫的課程,並期望學生能養成「一般形體的觀察力與正確的描寫技能、並兼具涵養美感」[1]。

圖:日本時代港公學校校舍及校旗,筆者藏品

 

郭文興是否因而在學校習得所需的美術技能、或是有參加校外的繪畫課程已不可考。但以當時能夠入選臺展的畫家而言,大多需要就讀專門的美術學校接受專業訓練,郭文興僅就讀公學校的經歷可以說相當特殊。更令人驚訝的是在1931年的《臺灣日日新報》上,竟刊載了兩則他的漫畫作品,推算當時年齡僅16歲。

圖:〈體操〉,《臺灣日日新報》,1931-4-13(日刊4版)
圖中說明為「你一個人是整個班級的負擔」

圖:〈諷刺〉,《臺灣日日新報》,1931-4-27(日刊4版)
圖中說明為「真是沈重啊⋯⋯」(中央荷重者)、「惡路難行、自己多注意。」(左邊路人)

 

代表臺灣風情的〈緣日〉

漫畫〈體操〉描寫了學校生活的情境,〈諷刺〉則可能描寫當時發生的時事 – 首相濱口雄幸遭右翼份子槍擊受傷,宣稱無礙硬撐出席眾議院引起是否影響施政的疑慮。不難看出郭文興選擇他生活中所經歷、聽聞的事件作為題材,而入選臺展的作品〈緣日〉,又是什麼樣的題材呢?

圖:郭文興 ,〈緣日〉(有廟會的日子),第八回(1934)臺灣美術展覽會

 

乍看這張作品,很容易聯想到日本時代臺南大天后宮的經典老照片。

圖:約1933年臺南大天后宮,
引用自《臺南州祠廟名鑑》,1933相良吉哉主編、2002嘉邑城隍廟附設慈善會重印。

古色古香的廟宇、廟庭前搭滿棚架的攤販、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這是代表傳統臺灣漢人移民文化的經典畫面,與郭文興畫作內容十分相似。

 

郭文興的畫作地點又是哪裡呢?他在訪問中公布了答案,並且交代題材選擇的原因:「能夠入選感到很高興。我畫的是港公學校前海安廟廟會之後的情景。以人物為主體、表現出臺灣的風土人情。」

要呈現能代表在地風土人情的景象,他不挑知名的大天后宮,而是選擇了就讀學校對面的廟宇海安宮,真是「愈在地愈國際」的極致,最後能順利入選臺展,不知道是否審查員也被這樣強烈的在地意識所感動?

圖:戰後已改建的海安宮現貌,2020筆者拍攝

 

沒有收件地址的明信片

在郭文興入選臺展後一個多月,他寄出了一張正面為自己入選作品〈緣日〉為主題的明信片給前輩畫家陳澄波。內容為[2]:

謹呈:

冬寒料峭,在此向您問好。

前幾天承蒙陪同參觀,敬申謝忱。

今後還望老師多多指教,

也歡迎有空時來此地一遊。

只以明信片致謝,尚祈見諒!

今後學生會更加用功研究。敬請多多保重!

文興 敬上

 

這封沒有寫地址的明信片,僅僅靠著「陳澄波」三個字依然正確送達,陳澄波名氣之響亮可見一斑。由書信內容推測,當該屆臺展名單公布後,陳澄波曾來到臺南與這位青年奇才碰面。再更早之前雙方有沒有往來、是否接受陳澄波的指導,令人好奇。但表示會更加用功研究的郭文興,卻從此再也沒有留下任何已知的記錄。

 

而明信片上的發信地址可能就是郭文興的居所,僅與作畫地點海安宮相隔一個巷子。

圖:郭文興舊宅位址現貌,2020筆者拍攝

 

消失的記憶線索

郭文興最後的線索─日吉屋吳服店店員。這間日本時代臺南相當重要的商店,原建物在二戰盟軍空襲中半毀,戰後拆除重建,早已不存。而郭文興這位吳服店中的神祕畫家,仍等待我們從歷史的斷垣殘壁中,找出屬於在地的珍貴記憶。

圖:日吉屋吳服店所在區域於1945年盟軍空襲中遭重創,引用自《府城今昔》P.230

圖:今同一區域現貌對照,2020筆者拍攝

 

#名單之後069

 


參考資料:

  1. 《臺灣日日新報》
  2. 台展資料庫
  3. 《臺湾日日寫真画報》大正七年八月號,臺北:臺灣日日寫真画報社,1917。
  4. 周菊香《府城今昔》,臺南:臺南市政府,2001。
  5. 《臺南州祠廟名鑑》,1933相良吉哉主編、2002嘉邑城隍廟附設慈善會重印。
  6. 《昭和八年三月 卒業記念寫真帖》,臺南:臺南港公學校,1933。

 


[1] 「臺灣公學校改正(府令第七十五號)」(1921年1月1日),〈大正十年永久保存第三十五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3171029

[2] 明信片文字內容引用李淑珠老師翻譯

 

附件: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延平北路一段47號5樓之三
E-mail:[email protected]
電話: 02-25560109

Add:5F-3, No. 47, Sec.1, Yanping N. Rd., Datong Dist., Taipei City 103, Taiwan
E-mail:[email protected]
TEL : 02-25560109

版權所有 © 2022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