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之後】「三、二、一,點燃臺南美術!」──郭柏川與他的藝術推進基地
撰文|鄭韶昀
郭柏川 入選 臺展第1、3、4回
三二一巷內的郭柏川宿舍外觀。(鄭韶昀攝)
近年來,位於臺南市北區的「三二一巷藝術聚落」,已成為觀光客遊玩府城必當造訪的熱門景點之一。然而,這片坐落於早期臺南兵工廠後方的日式宿舍群,究竟是如何和「藝術」二字起了關聯?
這一切,都要從公園路三二一巷廿七號,一棟樸實無華的木造宿舍開始說起。
1950年,時任成大工學院建築工程系主任的朱尊誼,在臺南永福路的巷弄裏頭鑽來拐去。對朱主任來說,這可不是什麼清閒的午後散步,為了幫系上引進一位新教員,這已經是他第五次來到此地。
有趣的是,讓這位建築系主任五顧茅廬的巷中高人,既非設計師、也不是建築師,而是一年前才剛從中國北平回到故鄉臺南的一位畫家──郭柏川。
1949年,郭柏川返臺才一年多,便接連在臺灣南北開了兩次畫展,展出旅居日本及北平時期的作品。畫作買氣雖高,售畫所得卻因新臺幣四萬換一塊的政策,盡數蒸發──畢竟,在五0年代政權初轉換的動盪時局中,維持生計對誰而言,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過,郭柏川或許已習慣了這些人生風雨。自1926年決意離家、負笈日本追求藝術之道,他已在外旅居長達二十餘年。東京藝大畢業後,郭柏川自營麻將館為生,於北平教書時又曾經受戰時的困頓,漂撇海派的他浪跡大江南北,自有豁達的生存之道。
郭柏川於北平時期畫作。郭柏川,《北平故宮A》,1944,畫布油彩,45.5×38cm。圖像引用自黃才郎,《臺灣美術全集 10‧郭柏川》(臺北,藝術家,1992),頁64。
種種這些磨難,並沒有讓郭柏川擱下畫筆。戰後返臺,他依然每日潛心鑽研繪畫。而當成大建築系相中了郭柏川的美術長才,希望延請他任教時,這位年近半百的畫家雖然猶豫再三,終究還是答應該職。在朱尊誼的安排下,郭柏川舉家搬入了公園路三二一巷裡的老松町十二號,一棟小而美的日式宿舍。
相較於前半生四處奔波,郭柏川落腳在三二一巷之後,生活明顯安適許多。根據郭柏川女兒郭為美女士於《柏川與我》一書中的回憶,郭柏川時常在午後出門散步閒晃,日常生活過的十分「臺南」。藝術家的身分和鄰家阿伯的形象,在郭柏川的身上,似乎沒有一點衝突。
做為一個懂得享受生活的臺南人,他每日就一身汗衫褲,自兵工廠旁的住處出發,可能先拐去對面的臺南公園散散步,再前往尋訪在地美食,諸如石精臼的筒仔米糕、中正路上的渡小月擔仔麵、沙卡里巴裡的海味小吃……等等。遊覽市區的路上,還會經過孔廟大成殿、祀典武廟、赤崁樓等古蹟名勝,偶而遇上熟識的朋友順便寒暄幾句,進到著名的寶美樓裡與大夥兒聚聚。這些日常風景,通通都被郭柏川打包外帶回三二一巷的畫室中,一一釘上畫布。在畫裡,透過風格強烈的用色、線條與形態,他將南臺灣特有的炎熱色調保溫至今。
郭柏川住處對面臺南公園內的重道崇文坊。郭柏川,《台南重道崇文坊》,1964,宣紙油彩,41×45cm。圖像引用自黃才郎,《臺灣美術全集 10‧郭柏川》,頁163。
郭柏川,《赤崁樓(一)》,1952,宣紙油彩,32.5×40cm。圖像引用自黃才郎,《臺灣美術全集 10‧郭柏川》,頁103。
郭柏川與友人時常光顧的酒樓「寶美樓」。郭柏川,《台南風景(台南寶美樓)》,1949,宣紙油彩,31×23.5cm。圖像引用自黃才郎,《臺灣美術全集 10‧郭柏川》,頁81。
郭柏川的畫作保存了六零年代的府城生活的熱度,與此同時,畫室裡外的美術風氣也逐漸蒸騰起來。任教成大期間,郭柏川的住處也就成了另類的繪畫教室。為了讓學生有足夠的學習空間,他甚至自行將宿舍後方的庭院向外擴建。郭柏川的學生眾多,不乏現今建築界的知名人士,其中許多人,都曾在這棟房子裡接受繪畫指導。在此出入的也不只有他的學生,這張攝於1955年的相片中,郭柏川、鄭世璠、楊三郎、王逸雲、呂基正等諸位藝術家,相約在郭柏川住所把酒言歡。在1950年代的臺南,郭柏川住所儼然就是個小型藝文基地。
郭柏川(右一)、鄭世璠(右二)、楊三郎(中)、王逸雲(左二)、呂基正(左一)合影,攝於1955年。圖像引用自,黃才郎,《臺灣美術全集 10‧郭柏川》,臺北,藝術家,1992,頁240。
除此之外,豪邁大氣的性格使郭柏川猶如地方美術事務的里長伯。他召集多位在地藝術家,在1952年成立「臺南美術研究會」,並由郭柏川擔任首任會長,此後親力親為投入每屆南美展的籌備,並持續推動「臺南市立美術館」的設立,為館舍建地事宜四處奔走,希望能盡一己之力,健全臺南的藝術環境。
在地方藝術風氣未興的五六零年代,這群藝術家們以郭柏川家為基地,作為聚會討論的場所。裏頭發生的每句話、每個想法,都成了臺南美術活動向前推進的燃料。言談中,他們或許曾討論過,如何讓未來於臺南發展的藝術家,能夠有個得以自由發揮的藝文平台?又該怎麼做,才能打造一個地方美術活動能夠永續熱絡的環境?
儘管曾在這個空間裡把酒暢言的藝術家可能已經過世,郭柏川也在1974年結束了他為美術事業盡情燃燒、澎湃光燦的一生。不過,他們所點亮的這支藝術火把,在六十年後幾經轉手,猶然炙熱。距離郭柏川首度呼籲官方設立南美館已超過一甲子,而臺南市立美術館總算於2018年落成開幕;當年的郭柏川住所,業已成為今日的「郭柏川紀念館」,不時舉辦藝文講座、繪畫教學,仍然是臺南重要的藝文活動節點。
2019年5月4日,郭為美女士於郭柏川故居舉辦畫展講座「畫裡畫外的故事」。(鄭韶昀攝)
再度踏進郭柏川紀念館,那日式建築的空間氛圍,忠實的封存了郭柏川生活起居、與家人朋友朝夕相處的各式痕跡。脫下鞋子步入室內一隅,仿佛還能聽見昔日他與朋友把酒暢言、豪邁大笑的音響。閉上眼睛,好似就能回到1955年那幀照片拍攝的當下,而你或許會見到,圍坐在桌邊的藝術家們向你舉起酒杯,大聲說道:「為臺南美術未來,乾杯!」
郭柏川紀念館掛牌歷史名人故居。(鄭韶昀攝)
參考資料:
.朱婉華著,郭為美補述,《孺慕與景仰:《柏川與我》再生緣》,臺南市:郭為美,2015。
.黃才郎,《臺灣美術全集 10‧郭柏川》,臺北,藝術家,1992。
.李欽賢,《氣質.獨造.郭柏川》,臺北:雄獅美術,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