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文章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 線上商店
  • Toggle website search
  • 文章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 線上商店
  • Toggle website search

第八回臺灣美術展覽會陳澄波參展作品相關資料彙整

  • 2021-02-17
  • 文章

 

第八回臺灣美術展覽會
時間:1934. 10.26 -11.4
地點:臺灣教育會館

 

1934年10月接連舉辦的兩個大展─帝展和臺展,陳澄波都久違的獲得了好成績。帝展是繼1929年後再度以〈西湖春色〉(現名〈西湖春色(二)〉)入選;臺展是以〈八卦山〉(現名〈卦山(一)〉)和〈街頭〉入選,其中〈八卦山〉不僅獲得「特選」,還得到「臺展賞」,陳澄波並由審查委員長幣原坦舉薦而獲得「推薦」,享有此後五年參展「無鑑查」(免審查)的資格。

〈八卦山〉描繪的是彰化八卦山風景,被認為是地方色彩濃厚之作,雖然畫作在臺展獲得佳績,但在報紙上卻仍有不少批評。〈街頭〉描繪的地點尚待考察,但由陳重光口述得知畫作後來送給嘉義明元眼科陳聯滄醫生,卻不幸在美軍砲擊中被燒毀。

八卦山(現名〈卦山(一)〉) 1934 畫布油彩 尺寸不詳 第八回臺灣美術展覽會「特選‧臺展賞」
街頭 1934 畫布油彩 91×116.5cm

 

相關資料

‧圖錄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編,《第八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頁27-28(西洋畫),1935.2.25,臺北:財團法人學租財團

 

‧目錄

《第八回臺灣美術展覽會目錄》1934秋

 

‧速寫

八卦山(1)-SB13:33.12.14 1933 紙本鉛筆 12×18cm
八卦山(2)-SB13:33.12.20 1933 紙本鉛筆 12×18cm
八卦山(3)-SB13(34.1) 約1934 紙本鉛筆 12×18cm

 

‧明信片

1934.11吳源源致陳澄波之明信片,恭賀他臺展獲得特選。
1934.11.12陳澄波致陳碧女、陳重光之家書明信片的背面即是〈街頭〉。

 

‧評論一

〈アトリヱ巡り タツチの中に 線を秘めて描く 帝展を目指す 陳澄波氏(畫室巡禮 將線條 隱藏於筆觸中 以帝展為目標 陳澄波氏)〉,《臺灣新民報》,1934年秋,臺北:株式會社臺灣新民報社。此篇報導中之照片為陳澄波與〈街頭〉(右)〈綠蔭〉(左)的合影。

 

‧評論二

〈臺展特選入賞者發表(臺展特選得獎者名單公布)〉,出處不詳,約1934.10

西洋畫
▲特選
第一名 〈八卦山〉 陳澄波
第二名 〈自畫像〉 佐伯久
第三名 〈女孩〉 李石樵
第四名 〈沒有天空的風景〉 陳清汾
第五名 〈南歐坎城(Cannes)〉 楊佐三郎
▲得獎者
臺展賞 〈八卦山〉 陳澄波
同   〈自畫像〉 佐伯久
朝日賞 〈沒有天空的風景〉 陳清汾
臺日賞 〈大稻埕〉 立石鐵臣(翻譯/李淑珠)

 

‧評論三

〈ローカル・カラーも 實力も充分出てる 藤島畵伯の特選評(地方色彩也 實力也充分顯現 藤島畫伯的特選評)〉,出處不詳,約1934.10

特選第一名的陳澄波氏,至今因寄居上海,缺乏環境的刺激,不太有傑出的作品。今年之作描繪的是其故鄉,是確實捕捉到自然的作品。即使是內地人來臺旅行畫個速寫,這個速寫也無法完全契合所繪之人的心情。本島人畫的畫,說起來都有點太過囉嗦,但色彩強烈得以突顯臺灣的特徵,就一般來說,技巧並非很好,但忠實觀看自然之處甚佳,而只是玩弄技巧的人則不可取。畫如果缺乏精神,就沒有反動,不是藝術作品。(翻譯/李淑珠)

 

‧評論四

〈閨秀畵家の美しい同情 洋畵特選一席 陳澄波氏(閨秀畫家的美麗的同情 西畫特選第一名 陳澄波氏)〉,出處不詳,約1934.10

陳澄波氏今年久違的帝展入選,這次臺展又特選第一名(作品〈八卦山〉)榮獲臺展賞。陳氏是東京美術學校的出身,在校時便入選帝展,在臺灣作家中擁有最多帝展入選的頭銜。畢業後在上海執教,去年回臺專心投入於創作之中。另外,陳氏今年獲得帝展入選和臺展特選第一名,背後其實藏有以下的佳話:

陳氏家貧,以致無法於今年九月赴京,將作品請東京的師長們批評指教之外,順便參觀帝展。就在他每日扼腕長嘆之際,嘉義的志願者、閨秀作家的張李德和女士聽聞此事,非常同情前途似錦的作家就這樣坐以待斃,於是掏出自己身上配戴的金項鍊,提出了將此典當以便籌措赴京經費的建議。陳氏再三予以婉拒,但受其誠意感動,接受了資助,才如願赴京,拿下帝展入選以及臺展特選第一名的榮冠。

以上是陳氏赴京之際,含淚自述的內容。(翻譯/李淑珠)

 

‧評論五~十五

出處 文章節錄
評論五 〈東洋畫漸近自然 西洋畫設色佳妙 臺展之如是觀〉,《臺灣日日新報》,夕刊4版,1934.10.25,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特選臺展賞陳澄波氏以頻年研鑽,物質的所費不眥,本年出品帝展,幸得有心閨秀畫家為助資斧,乃得入選。而臺展之特選,亦穫首席,其苦心孤詣,當有精神上之慰安也。
評論六 〈精進努力の跡を見る 秋の臺灣美術展 …進境著しく畫彩絢爛を競ふる(可見精進努力痕跡的秋之臺灣美術展 …進步顯著、畫彩互競絢爛)〉,《南日本新報》,第2版,1934.10.26,臺北:南日本新報社 陳澄波 〈八卦山〉和〈街頭〉具備該氏畫作的特色,一瞥即知。這幾年不太振作的陳氏,不知是否因審查員被後輩捷足先登故而發憤圖強,今年再次入選帝展並奪得臺展特選的首席。是地方色彩濃厚之作。(翻譯/李淑珠)
評論七 〈臺灣美術の殿堂 臺展を觀て 寸評を試みる(臺灣美術的殿堂 臺展觀後短評)〉,《新高新報》,第7版,1934.10.26,臺北:新高新報社 特選 陳澄波的〈八卦山〉、〈街頭〉
這兩幅都是力道十足的作品,須用心觀賞。顏料塗滿每個角落,作者似乎搞錯了用心努力的方向。例如天空的描寫方式,實在沒必要將輕快遼闊、清澄的美麗天空,像地面一樣塗上厚厚的顏料。就算要塗滿顏料,天空也有天空本身的質感,地面也有地面本身的質感,但因為用筆過度,而損害了圖面調和之美。若說此乃反映這個作者的鮮明個性和熱忱,也無不可。在描寫對象的表現上很純真,這點亦佳。(翻譯/李淑珠)
評論八 〈臺展を衝く(入謁臺展)〉,《南瀛新報》,第9版,1934.10.27,臺北:南瀛新報社 陳登(澄)波〈八卦山〉、〈街頭〉,極為自由的稚拙畫風,賦予陳氏畫作特色。陳氏的作品,無金玉其外或驕傲自大或自以為是之處。(翻譯/李淑珠)
評論九 〈南國美術の殿堂 臺展の作品評 臺展の改革及其の將來に就いて(南國美術的殿堂 臺展作品評 臺展改革及其未來)〉,《昭和新報》,第5版,1934.10.27,臺北:昭和新報社 陳澄波的〈八卦山〉和〈街頭〉兩幅畫,熱情有是有,但可以發現有許多地方讓人無法信服。例如色彩的混濁或遠近法的不正確,實在令人驚訝。若說那正是有趣之處的話,就另當別論。但我實在無法認同(翻譯/李淑珠)
評論十 〈百花燎亂の裝を凝して 臺展の蓋愈開く 開會前から旣に問題わり ◇南部出身の審查員と新入選(百花撩亂的精心裝扮 臺展即將開幕 開幕前就有問題 ◇南部出身的審查員和新入選者)〉,《臺灣經世新報》,第11版,1934.10.28,臺北:臺灣經世新報社 首席 陳澄波的〈八卦山〉問題重重。畫面顯露破綻,的確是有孩童的趣味,但就連素描這點也很可疑,結果只不過是畫得真摯而已。(翻譯/李淑珠)
評論十一 顏水龍,〈臺灣美術展の西洋畵を觀る(臺灣美術展的西洋畫觀後感)〉,《臺灣新民報》,約1934.10.28,臺北:株式會社臺灣新民報社 陳澄波氏的〈街頭〉,作者拚命表現自己的獨特性。站在繪畫的立場,只覺得純真和有趣而已。陳氏的作品,經常在看,但其不惜付出勞力的傾向,筆者認為是錯誤的。畫面上不必要的東西,用顏料一層一層厚塗的地方,或者條件不全的線條等等,都是多餘的費心。例如天空的表現上,顏料高凸堆疊,地面也不忘上色,廣闊的藍天和笨重的大地,這樣的感覺並不正確。看陳氏的畫,總覺得很累。不過,〈八卦山〉這幅,又是可以輕鬆欣賞的畫。(翻譯/李淑珠)
評論十二 野村幸一,〈臺展漫評 西洋畫を評す(臺展漫評 西洋畫評)〉,《臺灣日日新報》,日刊3版,1934.10.29,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陳澄波的作品,覺得〈街頭〉比〈八卦山〉更好,但可能人各有所好,榮獲特選的是〈八卦山〉。陳君從以前就經常使用impasto(顏料的厚塗)技法,但有些地方好像也不必這樣厚塗。八卦山後面的山,看起來囉哩叭嗦的,令人生厭。(翻譯/李淑珠)
評論十三 T&F,〈第八回臺展評 (2)〉,《大阪朝日新聞(臺灣版)》,1934.10.31,大阪 : 朝日新聞社 陳澄波的兩件作品中,果然還是特選的〈八卦山〉特別傑出。陳氏懷抱愛情來觀看描寫對照(象),再以謙恭的心境來進行描繪,如此的創作態度,值得肯定。背【景】的山巒之類的描寫,有一種稚拙的趣味,讓人不禁面泛微笑。前景的描寫,應該可以再想看看。(翻譯/李淑珠)
評論十四 青山茂,〈臺展を見て(臺展觀後感)〉,《臺灣教育》,第388號,頁47-53,1934.11.1,臺北:財團法人臺灣教育會 特選第一名的陳澄波的〈八卦山〉,有東洋畫的味道。不過這大概並非來自讓西洋畫和東洋畫合體的作者意圖使然,而是東洋人專心畫油畫,很自然地就出現了這樣的趣味。(翻譯/李淑珠)
評論十五 坂元生,〈秋の彩り 臺展を觀る(10)(秋之點綴 臺展觀後感(10))〉,《臺南新報》,夕刊2版,1934.11.10,臺南:臺南新報社 陳澄波〈八卦山〉和〈街頭〉─
停滯許久的人再次活躍起來了,這是臺展之喜。畫面掙脫了這三、四年來的汙染,年輕了不少。是的,觀賞今年的〈八卦山〉,就讓人想起臺展首展時,陳氏曾經得意的時代。不過,〈街頭〉是不值得評論的拙劣之作。(翻譯/李淑珠)

 

‧評論十六

〈今年の推薦 洋畫の陳澄波氏 東洋畫は一人もなし(今年的「推薦」 西洋畫的陳澄波氏 東洋畫從缺)〉,《臺灣日日新報》,日刊7版,1934.11.1,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臺灣美術展正在進行選拔與決定本年度的「推薦」,據說今年東洋畫部無人有此項資格,西洋畫部陳澄波氏則由於受到審查委員長幣原坦氏的舉薦,已於三十一日正式成為「推薦」。又,「推薦」期限,依照臺展規則為五年。(翻譯/李淑珠)

 

‧評論十七

陳澄波氏の光榮 臺展から「推薦」さる(陳澄波氏的光榮 得到臺展的「推薦」)〉,出處不詳,約1934.11

臺灣美術展覽會於十月三十一日,根據臺展規則第二十七條,由審查委員長幣原坦氏推薦今年西洋畫部特選第一名並榮獲臺展賞的陳澄波氏,此後,陳氏在臺展將享有今後五年無鑑查出品的特權。(翻譯/李淑珠)

 

‧評論十八

〈洋畵の陳澄波氏 臺展で推薦 「第八回」の成績にとり(西洋畫的陳澄波 臺展獲推薦 以「第八回」的成績為依據)〉,《臺南新報》,日刊7版,1934.11.1,臺南:臺南新報社

【臺北電話】臺灣美術展覽會以今年第八回展的成績為依據,按照該會規則第二十七條,決定將推薦的榮譽授與油畫的陳澄波,並以會長平塚廣義之名發表公告。陳澄波,出身嘉義、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在臺灣自第二(一)回展以來每回出品都入選,第二、三回連續榮獲特選之後不知為何一蹶不振,終於在第八回再度奪回特選。陳氏據說目前在上海美術學校擔任教職(註1),是熱心臺展的作家,也是前輩。(翻譯/李淑珠)

 

註釋

註1:陳澄波已於1933年6月返回臺灣,故此處報導有誤。

 

 

附件: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延平北路一段47號5樓之三
E-mail:[email protected]
電話: 02-25560109

Add:5F-3, No. 47, Sec.1, Yanping N. Rd., Datong Dist., Taipei City 103, Taiwan
E-mail:[email protected]
TEL : 02-25560109

版權所有 © 2022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