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文章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 線上商店
  • Toggle website search
  • 文章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 線上商店
  • Toggle website search

第七回臺灣美術展覽會陳澄波參展作品相關資料彙整

  • 2021-02-09
  • 文章

 

第七回臺灣美術展覽會
時間:1933. 10.26-11.14
地點:臺灣教育會館

 

根據資料顯示,陳澄波1932年6月從上海回到臺灣(註1),之後11月動身前往東京參觀帝展(註2),最晚於1933年1月即又返回上海(註3),入選第七回臺展的〈西湖春色〉(現名〈西湖春色(一)〉)應是同年春天於西湖所畫。畫中的橋是1929 年西湖博覽會所搭建的會橋(註4),該橋為木造,橋上設置有三座橋亭,比對陳澄波自藏的西湖博覽會會橋老照片,可知〈西湖春色〉中出現兩座橋亭,一座為中間的重簷橋亭,而右側橋亭則是被前景的樹遮住了,只露出其中一部分。畫面上方的山是寶石山,其右側的塔則是保俶塔,保俶塔曾多次出現在陳澄波描繪西湖的畫作中。

綜觀陳澄波臺府展入選畫作,可知〈西湖春色〉是陳澄波最後一次以中國的風景畫入選臺府展,可能是因為他於1933年6月返臺定居,故之後的入選作品均是描繪臺灣風景。

西湖春色 1933 畫布油彩 50號

 

相關資料
‧圖錄

臺灣教育會編,《第七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頁21(西洋畫),1934.2.15,臺北:財團法人學租財團

 

‧老照片

陳澄波自藏的西湖博覽會會橋照片。
陳澄波與〈西湖春色〉。

 

‧評論一

〈アトリヱ巡り(十四)(畫室巡禮(十四))〉,《臺灣新民報》,約1933,臺北:株式會社臺灣新民報社

被聘為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西洋畫科主任,在對岸得到充分發揮的陳澄波,最近在家鄉嘉義畫了不少作品。這次參展臺展的作品,似乎是今年春天在西湖畫的〈西湖春色〉(50號)。這是一幅很能忠實表現當時西湖春天氣息的作品。(翻譯/李淑珠)

 

‧評論二

〈臺展一瞥 東洋畫筆致勝 西洋畫神彩勝〉,《臺灣日日新報》,日刊8版,1933.10.26,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陳澄波氏〈西湖春色〉,活潑生動,不失傑作。

 

‧評論三

錦鴻生〈臺展評 一般出品作を見ろ(七)(臺展評 一般出品作觀後感(七))〉,《臺灣新民報》,第6版,1933.11.3,臺北:株式會社臺灣新民報社

陳澄波的〈西湖春色〉,趣味十足。陳氏獨特的天真無邪之處,很有意思。西湖的詩般情緒,足以充分玩味。只不過右側的樹,顏色有點太白,甚是可惜。
蘇秋東的〈基隆風景〉有一些與陳澄波的〈西湖春色〉相似之處,但趣味不如陳氏,筆觸也較生硬,但在這個會場裡,仍算是有趣的作品,引人矚目。(翻譯/李淑珠)

 

註釋

註1:〈人事〉,《臺灣日日新報》,夕刊4版,1932.6.16,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註2:〈人事〉,《臺灣日日新報》,夕刊4版,1932.11.5,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註3:參閱1933年1月繪製的油畫〈戰災(商務印書館正面)〉。
註4:該會橋現已不存。

附件: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延平北路一段47號5樓之三
E-mail:[email protected]
電話: 02-25560109

Add:5F-3, No. 47, Sec.1, Yanping N. Rd., Datong Dist., Taipei City 103, Taiwan
E-mail:[email protected]
TEL : 02-25560109

版權所有 © 2022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