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最新消息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 最新消息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放眼東洋:陳澄波的東亞跨域#08|新華與昌明

  • 2022-08-05
  • 文章
陳澄波舊藏,〈新華藝術專科學校福建同學會攝影〉,1930-11-20。
前排右一為陳澄波,右二為校長俞寄凡。

因為與王濟遠的交情,陳澄波於1929年開始在藝苑任教。

同時,他也是新華藝專與昌明藝專的教員。在那個年代,上海雖無公立的美術學校,但私立的藝專、畫室可說是多如繁星,無疑是推進中國近代美術發展的動力。

上回提到,新華藝專是由自上海美專脫離出來的師生所創立。除了創校之初的俞寄凡、張聿光、俞劍華和潘天壽等教師外,後來還有汪亞塵、潘玉良等人加入,皆為近代中國畫壇的代表藝術家。

陳澄波舊藏,《新華藝術専科學校同學錄》,約1930-31。

不僅師資陣容堅強,學校的編制亦十分完整。根據陳澄波保存的一本《新華藝術專科學校同學錄》,可以見得當時新華藝專不僅有中國畫系與西畫系,還有音樂系、藝術教育系,甚至還有「女子音樂體育系」。(這樣的系所設計可能與中國對「藝術」的定義源自傳統「六藝」有關)

陳澄波舊藏,〈新華藝術專科學校福建籃球隊撮影〉,1930-11-20。

透過一張「新華藝術專科學校福建籃球隊」的團體照,或許可以推想當時就讀藝專的學生有不少運動好手呢。

這段期間除了師生的合照,陳澄波還留有他帶著學生到蘇州寫生的相片。曾受陳澄波指導的袁樞真(戰後來臺任教於師大美術系)便對這段習畫過程印象深刻。她在1979年「陳澄波遺作展」中便有回憶:「陳老師教學認真,人又風趣,學生都樂於與他接近;那時他常帶學生到上海寫生。新華藝專每一學期安排每兩星期出外寫生,叫做春季寫生與秋季寫生,老師都帶我們去西湖」。

只可惜恩師早已離世,否則陳澄波與袁樞真若能在多年後於臺灣重逢,肯定是畫壇的一樁美事。

王焱,〈上海新華藝專師生在蘇州城外鐵鈴關寫生〉,1930-05-03。中間為陳澄波。

相較於史料較多的新華藝專,昌明藝專的資訊就顯得稀缺許多。同樣由陳澄波所藏的《昌明藝術專科學校章程》紀載了該校的組織、職員與章程,從書末的報名單可知這應是一份招生簡章。

陳澄波舊藏,《昌明藝術專科學校章程》,1930。

昌明藝專的校長是著名的書畫家王一亭,教員包含了在上海美專、新華藝專等校任教的畫家,顯示老師在多校兼職的狀況並不稀奇,陳澄波也是如此。不過,昌明藝專僅創辦一年半,就因未獲教育部核准而廢校,陳澄波的在職期間只有約莫一年而已。

美術學校作為中國近代美術的推進器,吸納了大量優秀頂尖的藝術家。先後在藝苑、新華藝專和昌明藝專任教的陳澄波,也在這樣的背景下結識不少彼時上海畫壇的重要人物。

這份難得的經驗和人際關係,又留給後人什麼樣的珍貴資產呢?

「陳澄波遺作展」親友合照,1979。
左起:陳重光、袁樞真、張捷、陳進、蒲添生、李石樵。

附件: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延平北路一段47號5樓之三
E-mail:ccpf1999@gmail.com
電話: 02-25560109

Add:5F-3, No. 47, Sec.1, Yanping N. Rd., Datong Dist., Taipei City 103, Taiwan
E-mail:ccpf1999@gmail.com
TEL : 02-25560109

版權所有 © 2022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