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文章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 線上商店
  • Toggle website search
  • 文章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 線上商店
  • Toggle website search

放眼東洋:陳澄波的東亞跨域#01|日本的支那趣味

  • 2022-06-17
  • 文章

1924年,陳澄波抵達東京。

初次來到這座摩登的大城市,舉目所見的種種事物,都是當時東亞最新潮時尚的玩意兒。

藝術也不例外。

翻開陳澄波初抵東京時,第五回帝展的出品目錄,可以看到名為〈楊貴妃〉(鴨下晁湖)、〈支那服的少女〉(支那服の少女,安宅安五郎)的作品。

隔年,同樣有描繪穿著中國服飾女子的〈羽扇〉(吉村芳松)名列參展名單。

安宅安五郎,〈支那服の少女〉明信片,1924,陳澄波舊藏。
吉村芳松,〈羽扇〉明信片,1925,陳澄波舊藏。

1926年,陳澄波首次入選帝展。當回展出的作品,除了有佐藤空鳴〈支那的少女〉(支那の少女),還有滿谷國四郎以江南風景為題的〈海棠樹〉。

1927年,則又有〈大連之街〉(大連の街,多多羅義雄)、〈穿著支那服的F小姐〉(F嬢の支那服を纏へる,上野山清貢)、〈有支那盆的靜物〉(支那鉢のある静物,福田新生)等作……。

滿谷國四郎,〈海棠樹〉,1926。

支那服、支那盆……

看來這些日本的藝術家們,好像都很喜歡帶有中國風的題材?

其實不只是日籍畫家,就連來自臺灣的陳澄波,也對這樣的畫題充滿興趣。

除了上述1924-1927年的帝展入選作,應該有被正居處日本的陳澄波所看見之外,他還蒐集了不少1924年以前、與中國題材有關的美術明信片。

像是小早川秋聲〈不能說的煩惱〉(みやなぬれら語,1921)、金澤重治〈靜物〉(1922)、伊藤響浦〈無垢淨光〉(1922)與小川翠邨〈群芳合唱〉等,描繪中國女子或帶有中國元素的畫作。

金澤重治,〈靜物〉明信片,1922,陳澄波舊藏。
小川翠邨,〈群芳合唱〉明信片,1922,陳澄波舊藏。

之所以對中國產生興趣,與當時代的時空背景有所關聯。

進入20世紀後,隨著日本在海外控制的領土漸多,以及交通運輸的發達,大大增加了日本人赴外(東亞地區)旅遊的便利性。

此時又適逢大正浪漫主義思潮的興起,曾到朝鮮、滿洲、中國旅行的文學家、藝術家們,開始對這些異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因而掀起了「支那趣味」這樣的流行。

〈臺灣及滿鮮鐵道圖〉_01。典藏者: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pen Government Data License, version 1.0)。發佈於《開放博物館》[https://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d22cb937700eb1eb6fe67902c1cbaca4#157289](2022/08/12瀏覽)。

於是,如文學界有谷崎潤一郎、佐藤春夫,而美術界則有石井柏亭、滿谷國四郎等人,足跡遍及了朝鮮、中國,甚至是臺灣。

由此我們不難想像,帶有中國情調的作品成為一種創作的可能——而且還是當時熱門的題材——對正在努力追求美術夢的陳澄波而言,有多大的啟發和吸引力。

那麼,陳澄波又是如何開始與中國有實際的接觸呢?

附件: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延平北路一段47號5樓之三
E-mail:[email protected]
電話: 02-25560109

Add:5F-3, No. 47, Sec.1, Yanping N. Rd., Datong Dist., Taipei City 103, Taiwan
E-mail:[email protected]
TEL : 02-25560109

版權所有 © 2022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