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最新消息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 最新消息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文章】新近出現的陳澄波畫作:《園》

  • 2018-07-25
  • 文章

新近出現的陳澄波畫作:《園》

還記得兩年前出現在日本山口縣防府市的《東臺灣臨海道路》嗎(https://ppt.cc/fyLtXx)?在陳澄波離世七十餘年之後,有關的發現仍然持續不斷。最近一件重新出現在大家眼前的作品,則是這件小小的木板油畫,藏家將之命名為《園》。

1939年,陳澄波的大女兒陳紫薇,將這幅畫贈送給她的好朋友林奇玉女士作為新婚賀禮。後來,隨著林奇玉移居美國,當年的這件禮物,也跟著旅行到了遙遠的聖地牙哥。

當林奇玉的後人與我們連絡時,陳澄波的大兒子陳重光先生,立刻就想起了這個名字,以及家族親友與林女士之間的連結關係。即便已是92歲的高齡,往昔的記憶仍然鮮明地浮現在老先生的腦海當中。

林奇玉的兒子楊守中先生特別撰寫了下面這篇短文,記述家族早年的歷史,以及關於這幅畫的一些回憶。如她所言,這件小小的畫作,是友情、愛情、親情的傳承,同時也連結起許多彌足珍貴的歷史故事。

《園》 1939  木板油畫  22.6×15.5cm   (楊守中先生提供)

《園》,背面題字:  奇玉樣   謹祝成婚   一九三九   紫薇   敬賀     (楊守中先生提供)

《園》,木板油畫,長22.6公分,寬15.5公分。是陳澄波1939年的作品,右下角有“澄波”字樣,由酒紅色花卉點綴而成。背面墨書:奇玉樣 謹祝成婚 一九三九 紫薇 敬賀。疑嘉義南門城外園景。

我的嘉義老家建于清朝末年,坐落在蘭井街,離紅毛井只有幾步路,是一個四合院,設有六間房,1939年爸爸楊熙昌和媽媽林奇玉結婚後住在其中一間有榻榻米的臥室裏,也是我們姐弟三個人小時候的記憶。屋裏並排著幾個衣櫃,牆上挂著一幅畫。畫很小,不起眼。我們也很小,不懂。

後來聽媽媽說這幅小畫是她的好朋友,紫薇,送的結婚禮物。紫薇的爸爸是有名的畫家陳澄波先生,當年常常騎著腳踏車到南門城外去畫畫,後來二二八在火車站被國民黨槍斃了,我三叔後來參加共産黨活動也被國民黨槍斃了。爸媽很少提起這些事,要我們學醫,不要參加政治。

1963年,姐姐楊明美台灣師大畢業後,在嘉義女中當老師,不久後辭職轉去美國留學。1972年我在台灣服完兵役後也留學美國。幾年後姐姐陸續幫爸爸、媽媽、我和弟弟楊守信辦了美國移民,再後來工作原因家人分開住在不同的城市。

有一年姐姐到加州聖地亞哥的家裏看望媽媽,媽媽搬出她“寶貴”的兩個紙箱,從裏面拿出她的老相簿,和一個用泛黃的報紙包著的、很小很薄的紙盒。看完老相簿裏的結婚照片,媽媽才小心翼翼的打開小紙盒,是老家牆上的那幅小畫。原來媽媽這幾十年來,一路上帶著當年的“結婚禮物”。泛黃的報紙顯著民國六十四年二月二十六日,也許是那一天媽媽把油畫珍惜地包起來隨身攜帶,它跟著我們奔波流轉,從嘉義老家到紐約到新澤西再到聖地亞哥。

如今媽媽已經去世很多年,《園》能留傳至今著實不易,它傳承著友情、愛情、親情,見證了我家族的故事。

楊守中 寫于北京 2017.12.19

前排右四  林奇玉女士。(楊守中先生提供)

林奇玉女士結婚照  (楊守中先生提供)

附件: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延平北路一段47號5樓之三
E-mail:ccpf1999@gmail.com
電話: 02-25560109

Add:5F-3, No. 47, Sec.1, Yanping N. Rd., Datong Dist., Taipei City 103, Taiwan
E-mail:ccpf1999@gmail.com
TEL : 02-25560109

版權所有 © 2022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