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最新消息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 最新消息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名單之後】 【透視畫境】郭雪湖的〈南街殷賑〉

  • 2020-10-02
  • 透視畫境

撰文│潘家欣(藝術創作與寫作者,著有《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

郭雪湖,〈南街殷賑〉,1930,膠彩、絹本,188 × 94.5 cm,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
於1930年入選第四回臺灣美術展覽會,榮獲臺展賞。

 

〈南街殷賑〉描寫了台北大稻埕永樂町(今迪化街)的中元盛況,日文「殷(いん)賑(しん)」」是熱鬧喧囂之意,林立的招牌、高聳樓房與霞海城隍廟前人來人往的盛況相映,畫家為日治時期的都市樣貌留下耀眼的一幕。而刻意挑選的本地元素,從青果特產到木瓜糖、蜜餞等商品,街上的扁擔、轎子、人力車,更處處顯現出台灣特色。

 

1.台灣水果真正讚

畫中的青果行與路邊攤販,販售的是鳳梨以及一串串的新鮮香蕉。這些熱帶水果並非中元節祭拜的專屬果品,而是為了顯示南國的物產富饒,此外,畫家更細心描繪了當時的手工竹簍、扁擔、提籃等器物,表現出傳統造型之美。

 

2.戲劇、民藝民俗之美

「永樂座」為日治時期大稻埕最重要的劇場,由茶商陳天來等人投資興建,表演包含歌仔戲、京戲、電影等,節目表「紅蓮寺」應指傳統戲本「火燒紅蓮寺」。而人力車、燈籠、春聯,著漢服斗笠的行人,亦表現出漢文化特色。

 

3.原住民的圖騰

畫中招牌並非全數由現場寫生,而是畫家從圖書館翻閱商業年鑑,挑選有特色的商號融入畫面,更從館藏的原住民資料中得到靈感,自行加入了許多如達悟族的獨木舟、銀帽,以及排灣族服飾、木雕等元素,自創「蕃產」風格。

 

4.中元普渡愛拜拜

中元節是台灣傳統佛教、道教信仰融合下的節日,因此,家家戶戶都要採購普渡用的香果供品,畫中商家打出「中元大咸(應為「減」字的簡寫)價賣出」、「中元大賣出」等折扣廣告,是不是和現代的中元促銷活動很相近呢?

 

5.一代風華名產木瓜糖與百年藥材行

畫面商號中的「高砂木瓜糖」,是一種用木瓜製的蜜餞,而木瓜在日本是稀有水果,木瓜糖遂成當時日人回內地的熱門伴手禮,風靡一時。而販賣高麗蔘的「乾元元円本舖」(現名「上乾元蔘藥行」),至今仍在迪化街營運呢!

 

6.垂直線與水平弧線的視覺動線協奏曲

高聳的樓房與招牌構成大量垂直線,充滿氣勢,畫家藉由壁面橫向飾帶、飄揚的旗海、曬衣竹竿等透視水平線,將視覺動線收攏、引導向街道消失點。畫面下方則由廟宇屋簷的燕尾、攤販布棚的上弧線,溫柔托住了整體的重量。

 

7.虛構的三層樓

「南街」也就是今日的迪化街一帶,為日治時期永樂町最繁華的街區,而畫中三層樓的洋樓建築,事實上只有兩層樓,畫家為了強化視覺的豐富效果,自行添加了一層樓,使畫面更具衝擊力,也能容納更多細節元素而不顯擁擠。

 

8.大膽又節制的對比用色

現實中的招牌往往看來紛亂、不協調,畫中林立的招牌為何如此賞心悅目?原因在於畫家限制了用色。仔細看,招牌其實只使用了兩組對比色:「藍-黃」和「紅-綠」,藉由調整不同明度、彩度,呈現出豐富卻井然有序的美。

 

 

#透視畫境02

附件:

回歸線上的候鳥——陳澄波作品特寫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延平北路一段47號5樓之三
E-mail:ccpf1999@gmail.com
電話: 02-25560109

Add:5F-3, No. 47, Sec.1, Yanping N. Rd., Datong Dist., Taipei City 103, Taiwan
E-mail:ccpf1999@gmail.com
TEL : 02-25560109

版權所有 © 2022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