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文章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 線上商店
  • Toggle website search
  • 文章
  • 人物介紹
    • 陳澄波
    • 張捷
  • 作品文物
    • 藏品探索
    • 捐贈
  • 教育推廣
    • 校園推廣
    • 走讀陳澄波
    • 作品特寫
  • 出版應用
    • 陳澄波全集
    • 中文書籍
    • 外文書籍
    • 衍生應用
    • 勘誤啟示
  • 活動紀錄
    • 媒體報導
    • 展演活動
  • 線上商店
  • Toggle website search

【名單之後】創作如同星羅棋布島嶼的蔡旨禪

  • 2020-01-13
  • 畫家群像

【名單之後】創作如同星羅棋布島嶼的蔡旨禪

撰文|磚木取夥

 

蔡旨禪 入選 台展第9回

 

旨趣求詩境・禪安入畫圖

當上述「旨趣求詩境」「禪安入畫圖」被寫在墓碑碑文上,它形容的是什麼樣的人生?

這是曾出現在澎湖馬公的一則碑文。上下聯首字「旨」「禪」,說的便是被稱作「澎湖第一才女」——蔡旨禪。生於1900年,卒於1958年。這幅對聯則概括了她重要的生命片段「寫詩」、「作畫」及「修禪」。蔡旨禪一生修禪且創作不輟,因為教師工作的關係必須輾轉各地。直到57歲時,從新竹青草湖靈隱寺遷回澎湖,最後葬於故鄉的島嶼之中。

 

雖然,蔡旨禪的名字雖僅出現在台展第九回的入選作品〈優曇花〉,但這幅作品如同是一座島嶼,引領我們得以窺見她的創作之洋。

《旨禪詩畫集》[1]中的畫作作品(來源:筆者翻拍自《旨禪詩畫集》)

 

根據統計,蔡旨禪有許多留存於世的創作,共有詩作582首、畫作66幅[2]及少數的書畫、文章等,大部分作品保存在後人為他整理遺稿而刊行的《旨禪詩畫集》中。她留下的許多詩作文字,讓我們能夠更具體的理解她想表達的意念。

 

生成五彩大文章,僻島何來此石良。疑是女媧曾煉過,補天剩棄水中央。

堪誇島嶼若崑岡,特産無殊璞玉良。大器一經磨琢就,好同瑚璉共爭光。

——蔡旨禪《澎湖文石》

蔡旨禪出生地——澎湖湖西的光影(來源:筆者自攝)

 

這篇描述澎湖特產「文石」的同名詩作《澎湖文石》,成為蔡旨禪為人知曉的開端。這篇詩作,讓她在澎湖「西瀛吟社」詩作比賽中,以首位女性身份掄元。並刊登在1924年7月19日《臺灣日日新報》第8684號〈西瀛特訊·重開擊缽〉的報導中。詩社比賽掄元的同年年底,她即被邀請至彰化福吉齋堂教授經文,隔年1925年,則在福吉堂設館「平權軒」開始對外招收學生教授漢文。

 

取作「平權軒」的原因與蔡旨禪特殊的誕生背景有關,她的父母經過長期日日虔誠禮佛祈求,才終於迎來了她的誕生。等到九歲時,她便已決定要長齋禮佛,終身不嫁,奉養父母並為雙親祈福。所以教書授徒成為經濟獨立的工作選擇,也成為表達想法的重要場域。「平權軒」,便表示了男女在才思成就之上,並無二異。在她的詩作《有懷》也可以感受到這種氣度。

 

出頭女界正芽萌,詎忍無才過此生。昂首高歌天際上,撫膺一嘯彩虹橫。

——蔡旨禪《有懷》

 

創作之於蔡旨禪,有許多時刻,是被用來表述志向,從中得到自我昇華。她在彰化、霧峰、新竹各地擔任教師同時,也不斷以這些閱歷作為養分,讓自我在修養、學識得以提升。

 

在創作表現自己,又在觀賞時重新將創作內化為自我的一部分。如此自我昇華的過程,亦如同修禪、修行一般。

蔡旨禪照片(來源:維基百科)

 

不過,有修禪的出世,蔡旨禪也有較為入世的一面。1927年,在彰化「平權軒」任教兩年之後,她被延攬到著名的霧峰林家擔任家庭教師。當時,霧峰林家的林獻堂,正值積極投入台灣議會請願運動,家中時常舉辦各式啟迪民智的活動。與林獻堂私交不錯的蔡旨禪,也因此參與了許多社團活動,在創作中,她也留下了,她對於社會的一些想法。

 

薰陶文化趁潮流,喚醒同胞歲一周,鼓起精神能合作,清新之氣溢瀛洲。

——蔡旨禪《霧峯一新會一週年題祝 之二》

 

蔡旨禪的創作,許多時候都能透露出正向、積極努力的觀點。雖然,繪畫傳世的數量不如詩作,但也都有著水準以上的程度。繪畫對於她,也是一種表達態度的方式。

 

書畫由來足自娛,閨中盡日用功夫。而今倣得古人意,坐對青山仔細摹。

——蔡旨禪《學畫》

 

詩解窮人不怕窮,每逢佳景畫詩中。熊魚莫漫貪心盛,滿想詩工畫亦工。

——蔡旨禪《和韻》

 

這樣正面向上的動力,讓蔡旨禪在1935年,得到林獻堂資助的旅費,進到廈門美術學校修習畫技,同年返台以後參加台展,才能夠有了現在所見在台展第9回所入選《優曇花》。雖然不知道什麼原因,她的名字未能再次出現於台府展。但〈優曇花〉一畫中色彩分明而型態健康的葉面,挺拔而有骨氣的花梗以及抽出一叢秀氣如同透著花香的花瓣。在構圖上葉子橫生超出畫面,不在意框限的生長姿態。也讓人聯想起蔡旨禪在社會中,以女性之姿,以才華服人,並以各式作品深留人心的自我寫照。

 

無將比擬玉芙蓉,婀娜枝柔塵不封,將貌比花儂未及,花無才思不如儂。

——蔡旨禪《題自照》

蔡旨禪《優曇花》(來源:台府展資料庫網站)

 

#名單之後054

 

參考資料:

  • 蔡旨禪,《旨禪詩畫集》,台北:龍文出版社,2001。
  • 魏秀玲,《蔡旨禪及其《旨禪詩畫集》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2004。
  • 陳愫汎,《澎湖古典詩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2012。
  • 蔡連鵬,《蔡旨禪集》,台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2。

[1] 蔡旨禪,《旨禪詩畫集》,台北:龍文出版社,2001。

[2] 魏秀玲《蔡旨禪及其《旨禪詩畫集》研究》,頁11,2005。

附件: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延平北路一段47號5樓之三
E-mail:[email protected]
電話: 02-25560109

Add:5F-3, No. 47, Sec.1, Yanping N. Rd., Datong Dist., Taipei City 103, Taiwan
E-mail:[email protected]
TEL : 02-25560109

版權所有 © 2022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